清平调_作者:一只海螺(216)

2017-11-28 一只海螺

  “吏治清明,百姓自会安居乐业。”

  说话的不是大师父,而是周顾。彼时,他卸下铠甲,换了身轻便衣裳,平常都是散着的头发,这时竟然束着了。

  她还是头一回见他束发,少了几分江湖侠气,多了几分温润气质。依然是冷峻的眉眼,却让她感受到了暖意。

  “师兄!”她跑过去,满脸的喜气洋洋。

  周顾朝她轻轻一笑,看着她手里的红灯笼:“这种小玩意儿……”

  卿羽一把扔给了何当,转过头又笑嘻嘻道:“是大师父买的!”

  何当啐道:“你个小没良心的!”

  周顾笑道:“其实我是想说,这种小玩意儿真的挺好看的,你若喜欢,不妨多买些。”

  “不了,不了,”她连连推辞,“我们正是用钱之际,还是省着点花吧。”

  何当将灯笼扔给身后的金子拎着,哼道:“算你还有点良心。”

  晚宴是在荆玉州的将军府摆的。荆玉州的守将姜平川,是位年逾五十的jīng瘦汉子,虽然瘦,却健壮的很,周顾见过他练武,犹如混沌初开,刀剑在他手中利若猛shòu,所到之处,刀光剑影携带着冷风飒飒,让人胆寒心惊。

  姜平川此人冷漠寡言,不善言辞,给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冰霜之脸,故此,将领们对他又敬又畏,私下里都喊他“冷面将军”。周顾听说后,拿这名字与他打趣,他却露出难得的笑容来,说:“这称呼不错,比‘柔qíng将军’要好上许多。”

  姜平川虽冷面,待周顾却是极好,起码要温和许多,这时二人正推杯换盏,气氛融洽的很。

  卿羽看着这一幕,不由大为疑惑。姜平川乃荆玉州守将,更是陈国朝廷重臣,拼死护城为朝廷尽忠乃臣子本分,他却gān出开城迎敌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还与敌方主帅尽兴宴饮,这等叛逆之举,他做得大大方方光明磊落,当真不屑武将们看得比命都重要的“宁死不屈的伟大名节”么?

  姜平川开城迎敌的事,是宴席开始之前大师父告诉她的。当时她就五雷轰顶了,终于晓得为何在昨日大军出征后他还有闲qíng逸致拉她打牌逗乐,原来早已成竹在胸。

  她悄悄打量着姜平川,此人面相端肃,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凛然霸气,是个有骨气的将军,断然看不出会gān出通敌叛国的事来。

  第一百零一章 夜袭

  虽然这个结果令她非常欢喜,因为师兄不费一兵一卒、兵将们也不用流血牺牲,就赢得了胜利,旗开得胜,五万兵马收入囊中,这对此后的战役十分有利。

  酒过三巡,诸人叙起了旧。从他们的言谈之中,卿羽才得知,原来姜平川与韩世超、严城、何当等人当年同朝为官,都是旧相识。

  当年周宣发动兵变之后,对周勋在位时的心腹大臣一概不敢予以重用,能削的削,能免的免,能杀的杀。当时姜平川官至骠骑将军,不但在朝中的威望很高,民间也对其极为拥趸,周宣一时动不了他,便胡乱寻了个收受贿赂的由头,将他贬至荆玉州,赐了三万兵马。

  虽然名为守城大将,但山高皇帝远,等于削了权,且基本上后半辈子升迁无望了。

  姜平川闲不住,除了平日的巡城,他自己召集了人马,组成一支两万队伍的姜家军,加上朝廷赐的三万,如今荆玉州里,能为他所用的统共五万,这些,他全都给了周顾。

  “当年若非得遇先帝知遇之恩,恐怕我现在还是一名砍柴的樵夫,”姜平川久逢故人,喝得微醺,“先帝看重我,封我为骠骑大将军。我先后奉旨三次西征,打得那西域小国一个个谈我姜平川色变。”

  说到这里,他似自嘲地笑了一下,看着面前的周顾:“先帝赐我兵权,是要我保家卫国,抵御那些犯边的乱匪贼子,可并没有让我抵御他的儿子。”他忽地站起身来,拔高了声音,“拒太子殿下于城外,断非忠臣所为!昏君无道,人人得而诛之,太子为民请命,为匡扶我大陈江山社稷而来,我姜某今日奉上五万兵马,助太子殿下收复昔日山河,开创太平盛世!”

  说罢,他仰头饮尽杯中酒,将空杯掷与地上,双膝跪地,朝周顾端端正正叩了一个响头,再抬起头来,已是满目浑泪:“当年jian佞篡位,臣远在关外未能及时赶去救驾,待臣赶回京城时,先皇已经……这十八年来,臣做梦都在自责,却没想到,老天佑我大陈,太子竟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