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_作者:秋水伊人(169)

  “安之何以妄自菲薄至此?”

  “臣觉得做人自知之明是极重要的。”

  “知人易,知己难,安之有此见地,殊为不易。”

  这话怎么听都有点含讽带刺儿的感觉,孟明远知道皇帝这是恼了。

  “圣上,请恕臣无状。”

  “说。”

  “臣读史书,位及人臣者鲜有善终,盖因居高官日久。臣便不为自己,也当为后代子孙着想。”哥不能给你们老卫家卖了一辈子命,最后再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凄惨下场不是?若只是哥自己落那么个下场倒也罢了,可罪通常是及子孙的啊。

  听他如此实话实说,开华帝不由大笑,“这就难怪当日你甫登相位便极力削权了。”

  “臣虽不惧死,但尚惜命。”

  开华帝到一边落座,挥手让殿中服侍的人退下,这才道:“安之既有此心,何用担心不得善终?”

  孟明远便轻叹一声,“圣上岂不闻有诗云‘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便是心里明白,在官位日久,心xing难保不会有变。与其那样,还不如早早归去的好。”至少还能得个善终不是?

  开华帝沉吟片刻,喟然一声叹,“安之啊,你这一句诗真是道尽天下为官者的心声啊。”

  “臣不敢。”

  “有时候,你不像是身在仕途的人,反倒有几分像跳出红尘的方外之人,事事看得通透,又能自律自持,殊为难得啊。”

  “臣不敢当圣上此言。”

  “你若当不得,朕便不知这满朝文武还有谁人当得了。”

  孟明远便不好再说什么。

  “十年太短了,”开华帝摇头感叹,“安之壮年便引退林下,倒要让史书口伐笔诛朕是无道之君了。”

  “臣惶恐。”孟明远马上就撩袍给皇帝跪下了,心里却忍不住腹诽:口伐笔诛个屁!史书还不是吃你们皇家饭的史官在记啊。当年司马迁要不是被汉武帝动了宫刑,那部《史记》估计也不会那么相对客观公正。

  “平身吧,朕不愿做无道之君,十年之期安之便忘了吧。”

  “诺。”

  ☆、71公子风流

  孟明远今天是坐马车出门的,因为在赶路的间隙他可以在车内眯一会儿,所以他出宫的时候仍旧是坐着马车回去。

  歪在车内放置的软靠上,他闭目养神,脑子却没有停止转动。

  十年引退?

  哈。

  他从来没那么想过,即使要引退也要确定不会给人反手落井下石的机会。那些话不过是种试探,放出风声便是要看各方反应。

  开华帝的反应在他预料之中,皇家不榨gān了你的剩余价值想致仕?真是开玩笑。

  朝臣们的话……各方反应就不尽相同。

  他便是要看在这十年之期的魔咒里依然坚定坐在他这条风雨飘摇大船上的人还会有多少。

  兵,贵jīng,而不在多。

  他纵然不想拉帮结派,但在这官场中总也需要一些志同道合之辈一起努力才会更事半功倍。

  不过,他能想到的事浸yín官场年深日久的大臣们未尝想不到。这时候就要看他的xing格指数对众人造成的影响以及开华帝在众臣心中是何种评定了。

  这是一场赌,赌帝心,赌人心,赌运气。

  唉……这样汲汲营营步步算计的官场,真心是累!

  所谓官场百态!

  孟明远透过竹帘看看外面的天色,开口对外面的车夫道:“直接回府。”

  “是。”

  马车车轮辗在青石板路上,谱出一曲低调而持续的小调,在这样的曲调中疲惫的孟明远倚在引靠上似睡非睡。

  当车子在孟府外停住,孟明远便似突然被闹钟叫醒般睁开了眼睛。

  车门被人打开,他扶着虎子的手臂下车。

  “老爷。”孟安从门阶上走下朝他问好。

  孟明远点点头,没说什么便往里走。

  当他走进外院书房的时候,孟安这才低声开口道:“老爷,李府派人送来消息,李家娘子已经送回原籍,已与一表哥订亲,国丧之后便会成婚。”

  “知道了。”

  孟安便明智地退出了书房,并帮老爷拉上了房门。

  孟明远走到窗前站定,望着天边怔怔出神。

  不知不觉晚霞染红了天际,他将头抵在窗棂之上低低地、长长地叹了口气,玉娘,愿你终能得到你想要的幸福,我毕竟不是良人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