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太太看着这样的儿子,倒是十分满意。自从家里出了事儿,她就总觉得孩子们受了委屈。尤其是小儿子,看他天天身上穿的,朱大太太都忍不住心酸。打这孩子一落地,家里哪里亏过他的吃穿?那从小就是裹着绫罗绸缎长大的。可是家里一失势,儿子又跟着公婆回了于江,朱大太太纵然牵挂,也不能时时看着照拂着。
瞧,这么出色的儿子,要是二房的人见了,非把他们气晕过去不可。他们那几个小子,哪个有自己儿子的人品出众?又有哪个有他这么有出息?再说娶的媳妇儿,虽然儿媳妇家世上不怎么说得响,可是这长相、嫁妆,哪一样儿也都塞过了他们。朱大太太越想越得意,几乎已经可以预见到将来回京后自己的扬眉吐气和二房的灰头土脸。
朱慕贤那天一亮相,自然博了个满堂彩。
那天李家热闹非凡,只是朱慕贤没见着又林——
他也知道,论礼他们也是不能见面的。只是他总是带着点期望,觉得说不定能见着她一面。
又林这些天也折腾得够呛,这天早上就起迟了。
早起梳妆时看到还放在抽屉里头的那个盒子,心说这可成了个麻烦事。陆延宗那一走,陆伯荣也没有再来。两家婚事不成,说不定以后的jiāoqíng往来也大打折扣,这个东西说不清道不明的,本想陆伯荣再过来时就还了他。
——现在看着,陆伯荣八成以后再也不会上李家的门了。
又林去李老太太那儿问安,在门口正好遇德林。德林气喘吁吁的跑来,差点刹不住脚。
“姐姐。”
“你怎么跑这么急?”现在时辰还早,就算请了安再出门也误了不他上学的时辰。
德林摸摸头,嘿嘿笑着说:“我今儿要领读,所以想早去一会儿。”
“是么?”
德林用力点头:“昨儿先生抽我们背书,我背得好,先生要说往后都让我领读。”
在大人看来,领读算不得什么大事。可是对孩子来说,那意义是大不一样的。在这个年纪,对什么事qíng都很认真。哪怕只是保管教室的钥匙每天早上来开个门,都会兢兢业业的唯恐去的晚了,没能早点把门开开。
德林之前被别人肯定、夸奖,大部分不是他自己挣来的。这个领读却不一样,和家里有没有钱没有关系,完全是他凭自己本事挣来的,是先生对他的肯定和褒奖。
“知道了,那你快点去,要是比旁人晚到那多不好意思。”
德林从昨晚上就兴奋着,听见头一声jī叫就要爬起来,还是被rǔ娘硬亿劝着才又在chuáng上躺了一会儿。
李老太太已经听见了他们说的话,笑着说:“哎哟,咱们家也出了个大才子了。那别再耽搁了,快点儿去忙你的正事。”
德林被说得不好意思,撒娇别扭表示不依。李老太太呵呵笑着,又jiāo待人好生看着他去上学,别赶得太急了,万一磕着碰着可不是小事。
德林都应下了,要出门时,却把又林喊到一边。
又林看他明明就是急着走,又有话想说,还别别扭扭的就是说不出来,又林都替他着急:“你有什么就说,刚才跑那么急,这会儿倒磨矶起来了。”
德林咬咬牙,小声哼哼着说:“姐,我觉得朱大哥挺好的……嗯……我走了!”
这孩子。
又林回过神来,好气又是好笑。
第144章
不但德林如此,连玉林也悄悄的和又林说过,朱大哥肯定比陆表哥有出息,他可比陆表哥和姐姐更般配。
“小丫头,你懂什么。”
玉林很认真地说:“我懂的,我不是小孩子了。”
又林认真的看了她一眼,是的,玉林不是小孩子了。越长大,她出落得越是出众。那张面庞仿如一日一日绽开的花朵,令人惊艳。
这样的玉林,将来会有个什么样的归宿呢?
又林要做的活计很多,嫁衣、盖头、鞋袜,手帕、枕巾,帐子,给婆家人的针线活计……严格来说这些全得新娘子亲手绣出来。就算不能,也得把其中比较重要的几样做了。
比如,送给婆家人的鞋袜、荷包这些东西,也是可以请人代绣的,给公婆做的鞋不能投机取巧,但给其他人的荷包等物是可以请人代绣的。当然,这个代绣也不能随便找人帮忙,要是那手工一看就是出自两个人的手,让人一眼就看出来,那也太打脸了。手工jīng熟的绣娘绣出来的东西,当然和闺阁中的女孩儿绣的会然不一样,所以这些东西不能jiāo给她们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