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白了爹爹一眼,然后坐到因斯堡夫妇中间。
爹爹说:“如果令郎也肯在中文上下点功夫,那就好了。”
因斯堡先生说:“没问题,他是年轻人,学来更快,况且又住在香港,应该没问题。”
他俩是这么客气,我忽然感动得不得了,把头往因斯堡太太的肩上靠,她紧紧地握
住我手,没想到我会在洋人婆婆那里得到支持和安慰。
“小两口子一直在外国认识,毫无隔膜,殷先生,你赞同他们婚礼吧?”
爸爸哼一声说:“不赞成也得赞成,现在他们也不是那么敬老了。”他趁势下台。
我与彼得松下一口气。
“我们要举行中式婚礼吧?”因斯堡太太问。
“据说你们外国人的风俗,婚礼费用由女方负责,可有此事?”妈妈问。
“这……”因斯堡太太说:“确有此事,可是入乡随俗……”
“不不不,”要面子的爹又来了,“不必不必,我们入乡随俗才是,我们付好了,
他们已决定下午举行西式酒会,晚上再补中式喜酒如何?”
我推一推彼得。
彼得打蛇随棍上,“谢谢爸爸,谢谢妈妈。”
“唔。”
我一颗心落了地。
我感谢上主。
我们到这个时候,才有点喜气洋洋的感觉。
妈妈与因斯堡太太非常谈得来,带她去做中式旗袍,两人不知多投机。
一切仿佛雨过天晴。
婚礼如期举行,我与彼得结为异国qíng鸳。
父亲一张面孔仍然黑黑,顺得哥qíng失嫂意,因此而嫁得如意郎君,也顾不得那么多
了,女在不中留。
婚后生活很愉快,父亲渐渐也习惯下来。
彼得对围棋发生非常大的兴趣,与父亲对奕,又常输,输了且不燥,父亲对他刮目
相看。
妈妈不住煮好菜给彼得吃,我叫彼得注意体重。
至于亲友们,开头是啧啧了一轮,随后不了了之。
我们婚后生活很好,大半年在香港,一有假期,马上往加拿大,双方父母都有机会
见到我们。
相信爸妈早已忘记当初反对我们的理由。
我们终于成功了。聚旧
婚后第一次在下班之后不直接回家,我独自在中区逛。
也不知怎怎么这样,三年来第一次发生,第一次觉得家不再是各安乐窝,丈夫并没有成为我的庇佑神,一切苦难,还是得靠自己度过。
天正下雨,又逢过时过节,街上很热闹,车如流水,大家匆匆忙忙争回家,以往我也是人群的一分子,今日游离大队,逐家店铺眼望。
店家都是一式落地玻璃长窗,店内一切晶莹通透。我推门进去,店内正有妇女在选购衣饰,jīng神奕奕地,兴致勃勃,有商有量——
“那只太大了,小一点那一只好,最好当中有个码,可惜已经卖断了。”
另一个说:“小点不要紧,因为有宽度,眼镜杂物等可以放进去。”
起劲得很。
我觉得我与这种节奏完全不合拍,兴致阑珊的跑到相熟的时装店去。女经理不在,我已经不想试衣服,只是挑了几件,跟店员说:“先替我留著吧。”
谁晓得女店员说:“不能留那麽久。”
我马上说:“那就不要留好了。”
三年来都没到过别的店买衣服,这么熟的关系,她竟跟我说不能留很久,我还来不及生气,只觉好笑,衣服不能留,怕会发霉还是怎么的?
现在才摄氏十四度,这麽快买了夏季衣服搁在衣橱里,起码挂三个月才能穿,到时他们又得夏季大减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