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红楼死亡不完全手册_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96)

  别看才一千八百两,但是五个人就是九千两了。

  这几个工部的伎官,面对商人的时候,爱理不理的,但是拿着贾琮给他们的分红,他们还战战兢兢,觉得受之有愧了。

  也因此,除非皇帝点头,内府也涉入这个行业,否则,短时间内,羊毛纺织,就要被贾家垄断了。

  江南的那些纺织商人,尤其是棉麻、丝绸行业的纺织商人大急,纷纷想办法邀请贾赦。

  换成是贾政,偶像包袱重,绝对会嗤之以鼻,但是对于贾赦来说,他是平民了嘛,哪怕两个儿子都出息,可是这不妨碍他在别的地方找成就感啊。要知道,以前他只能在姬妾身上找成就感,但是现在,这些商贾之流,好歹还是男人,不是吗?

  贾赦很得意地答应了丝绸商人们,他不会介入丝绸生意,但是,棉麻料子,那就难说了。

  跟猫捉老鼠一样,捉弄了那几个大商人之后,贾赦终于公布,他不涉入麻布生意,但是棉布么……

  官司就这样打到了皇帝面前,不是没有官员告贾琮与民夺利,但是,那人丁税报告一出,户部尚书一唱哪里哪里又要用钱了,如果今年下半年的人丁税不收上来,那么今年的年终红包,大家都别指望了。

  勤政殿的小朝会,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实施搜索水转大纺车。

  第58章 第 58 章

  其实,在这个年头,哪个大臣的背后没有商人呢?那些丝绸商人且不说,那些棉麻商人的背后,也是有商人的,因此,看着是很普通的商业行为,可是这背后,还不是朝中谁有实力谁的声音就响?贾琮是官场新人没有错,可是谁让他把税交上去了呢?

  对于士绅免税心知肚明的皇帝,看着贾琮交上去的税,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委屈贾琮了。毕竟,功名免税是从前朝的开国皇帝就开始的,贾琮作为御前待诏,更是不用纳税。

  可是当皇帝看到贾琮在他跟前被其余的朝臣挤兑,皇帝的左性也上来了。

  ——这些大臣,他们不知道朕缺银子啊?朕连西北的军饷都拿不出来了!

  ——是不符合国法又如何?可是这个国法,难道不是前朝皇帝的乞丐心理发作,用这种小恩小惠来收买人心的吗?

  其实皇帝早就有这样的意识,只是一直都不敢说而已。可是上一次,贾琮说起赋税制度的时候,皇帝却记在了心里。

  田赋、人丁税。

  这些,都应该一视同仁。

  皇帝是真心这么觉得的。他需要钱,国家也需要钱和物资,而这些,本来应该是通过赋税的方式进入国库的,这是国家收入。

  可现在呢?

  皇帝的心中,对前朝的那个开国皇帝充满了不屑。

  可是不屑归不屑,缺钱,没有物资,这才是皇帝的现状,所以,贾琮今年夏天,缴纳了上半年的税,田赋和人丁税,一共十一万余,而江苏一省去年一年的人丁税才多少?不到二十万。要知道,江南的人丁税率可以说是全国最低的,一成丁,一年三两六,平均每天十文。几乎跟京师持平。而贾琮用林黛玉的户帖置办的产业,多在山西山东各地,这些地方的人丁税率,一个成丁差不多地四两八,而贾琮手下的女人,又几乎是天下独一份的要纳税的,虽然税率只有成丁的一半。

  换而言之,这些女人拿着户帖,一样每年要缴纳二两四百钱的人丁税,半年就是一两二百钱。

  贾琮的手下有多少人呢?女人,差不多五万多,还有很多十五岁以下的女童,而男人,才八千左右。

  可即便是这样,贾琮还是按着数儿,把税给缴齐了。

  虽然说,一年二十二三万的税金,比起这个庞大的帝国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皇帝已经想利用这个,来进行经济改革,不,更准确的说,是赋税改革。他希望能够收上更多的税。而现在的贾琮,以后的贾赦,在皇帝的眼里,都是试水,如果这两位能缴上税,那么,新的税法,也许可以不必让皇家、让君王站到天下读书人的对立面去。

  说到底,就是皇帝还没有站稳脚跟,所以,还不能有大动作,不能直接推行官绅一体纳粮。

  但是,就是他不能有太大的动作,他也不可能看着别人动贾琮,然后把他的宏伟蓝图给毁了。

  也因此,勤政殿之后又经历了几次波澜,最后以某位五十六岁的老臣告老为结局,宣告了贾琮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