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大考古家_作者:庭外红梅(106)

2018-09-11 庭外红梅 红楼

  但要说他会危害到大齐,这些大臣们却是万万不会相信的。

  毕竟贾宝玉衔玉而生的事情当初传的大街小巷都知道,这些大臣们自然也跟着关注了,贾宝玉抓周时抓了个胭脂,被他亲爹斥为好色之徒,而后也果然一直窝在后院当中,喜好吃胭脂,现在更是痴痴傻傻,无论怎么看,大家也看不出他的危害来。

  这人这么说难免有些危言耸听了。

  不过大臣们对于贾蔷的突然上位也难免有些眼红嫉妒,再加上现在还摸不清情势,他们自然不会立刻发表意见,最重要的是还要看皇帝的态度。

  皇帝要保贾蔷,他自然会平安无事,而皇帝若是放弃了贾蔷,他自然会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

  庆安帝自然不会任由自己的心腹被人指责,更何况,贾蔷与兖州鼎已经锁在一起,贾蔷有事,肯定会影响到兖州鼎,哪怕为了兖州鼎,贾蔷也不能出事。

  不过做皇帝的明面上肯定要保持公正,不能够轻易下场,因此哪怕担心贾蔷年轻,经不住事,皇帝也只能够开口叫贾蔷出来自辩。

  ☆、自辩

  庆安帝想是要保住贾蔷的, 他让贾蔷自辩, 却仍然担心贾蔷年纪太小, 被当前的阵势吓到, 所以在贾蔷站出来的时候,他已经向他的几个心腹使出了眼色, 让他们务必保下贾蔷,不过贾蔷却并未叫他失望, 虽然时间短促, 但他仍然很快就组织好了语言。

  “葛大人参我家的罪状共有两条,一是说我贾家私藏重宝,二是说我那叔叔生的不凡,日后只怕有谋反之心,请陛下早下决断, 免得日后为祸大齐, 最好是斩草除根, 连带贾家一块儿给除掉了,免得日后死飞复燃。不过这话微臣却是万万不敢苟同的, 还请陛下允许微臣代贾家自辩。”

  “御史虽然有闻风参奏的职责, 不过被参者自然也有为其自辩的权利,爱卿既然不服, 有话要说,那便说吧。”

  庆安帝对贾蔷的态度十分和蔼,不用多说,只这个态度就已经表明了他保下贾蔷的姿态, 众人心中立刻有了决断,毕竟比起前途渺茫的几位老大臣,当然是贾蔷这个深受皇帝恩宠未来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潜力更甚,更值得结交,卖他个好,得他一份人情,实在是个不亏本的买卖,更何况,此举更能得到皇帝的欢心。

  不等其他人说话,贾蔷便下了御阶,站在了朝堂正中央,对上本参奏他的那位个老大人非常有礼貌的拱了拱手,笑眯眯的道:“葛大人说,我家叔叔那块通灵宝玉有驱邪祟,疗疾祸,保安康的功效,若那块玉当真有此功效,那么最大的受益者就应该是携玉而生,天天将玉带在身上的叔叔了,不知我说的对也不对。”

  被称作葛大人的老大人想也不想的点了点头,这的确是他心中所想,也是他后一条罪责的由来,他自然只有点头的份。

  贾蔷见他点头,满意的笑了笑,又道:“在微臣自辩之前,倒不如先空出一段时间,让微臣为陛下跟诸位大人们讲一讲我这位叔叔的家事如何?”

  他这话一出,不但庆安帝,就连其他文武大臣也忍不住为他的反应拍案叫绝了。

  不说聊聊家事,便可以拖延时间,好让自己更加从容的想好辩解的措辞,而且也可以打感情牌,最重要的是两位老国公爷可是贾宝玉的太爷爷,聊聊家事不就可以聊到两位老国公爷身上,这两位老国公爷在世之时可是□□亲口称赞过的忠义之臣,而前不久,皇帝更是下旨表彰过他们,特地对他们进行了追封。

  这两位老国公爷的儿子,也就是贾宝玉的亲爷爷,贾蔷的太爷爷,也是跟随太上皇多年的老臣,深受太上皇信任,与这位葛大人曾同朝为官,有同僚之谊,且他们兄弟二人皆是被太上皇称赞过忠义的,这样忠义之家出来的后人,如果没有真凭实据,仅仅凭借一块玉,便妄断其有谋逆之心,实在是太过勉强。

  别说是皇帝不同意,便是太上皇也不会同意的,若是这位葛大人一味强逼,那便是倚老卖老,不顾当年同殿为官之谊。

  只这一招便可立于不败之地,便是他们当年年轻的时候,也不可能在这短时间内便想到应对之策,这个贾蔷不说别的,便是这临危应对的本领就不容小觑。

  假如他能安然度过眼前这一关,倒是值得结交一番。

  这些大人们都能看出来的事,这位葛大人好歹为官多年,又怎么看不出来,因此他嘿嘿冷笑一声,道:“你只管自辩就是,哪来的这么多废话?莫不是想要拖延时间,若真如此,那你可就打错了主意,不但陛下不允许,就连满朝文武也绝不允许你行此卑鄙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