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贾琏你大胆地往前走_作者:坚持不懈(203)

2018-03-31 坚持不懈

  更何况,考中科举之后,家族势力再大,也仅仅是能给贾宝玉谋个好一点儿的六七品官位。

  但是,官场是个讲究资历的地方,贾家并不能叫贾宝玉一下子就成为尚书、侍郎这种高官。

  人家杨慎的爹是高官,中了状元后,依然得从翰林院修撰这个从六品的小官熬起,一般而言必须干够三年才行。

  贾家再能耐,也不可能叫贾宝玉跳过这个步骤。

  那时候,贾家已经快要被抄家了。即使贾宝玉牛叉到十七岁就中了进士,那时候他也仅仅是个六七品的小官,能干什么?

  除非贾家是皇家,那许多过程当然就可以省了。可惜,贾家不是。

  以贾宝玉的年龄而言,即使好好读书,即使努力上进,贾家抄家时,他其实也使不上力。那时候的他,无论当官不当官,都会被连累。

  贾家的败落,完全是上一辈的原因,和贾宝玉这个年龄的人没啥关系。

  他们想救也救不了。

  所以,贾琏对于贾宝玉的不读书没啥意见,只是说道:“你不想读就不读吧。”

  贾宝玉眼睛一亮,“我就知道二哥哥和那些俗人不同。”

  对于这个评价,贾琏欣然接受。

  但是,又说,“你不想读八股就不读,但是书依然要看。”在贾宝玉不赞同的神色下,贾琏继续说,“你看,你那些姐姐妹妹们都读书。你什么都不会,将来人家要是开个诗社什么的,他们就不带你玩儿了。”

  不读书肯定不行的。

  四书五经在此时的地位,和前世一些常识是一样的。若是想在这个时代混,多少还是要知道一点儿,不能人家骂他,他还以为人家再夸他,那就成了笑话了。

  但贾宝玉这么个性子,硬逼着学习肯定不行,还是需要正确引导。引导好了,同样能达到叫他读书的目的,没必要一定要硬拧着来。

  “你看你凤姐姐,”贾琏又说,“现今也读史书,读的很多,将来要是你什么都不懂,你凤姐姐大约就不想和你说话了。”

  贾宝玉支着下巴认真考虑了片刻,然后郑重点头,“我这就叫凤姐姐教我读书去。”

  “行。”王熙凤读了三年多将近四年的书,教宝玉应该是没问题。

  望着跑去找王熙凤的贾宝玉,贾琏郑重考虑了一下,要不要给贾宝玉弄个女老师来?年纪大点儿没关系,打扮得漂亮点儿就成。

  作者有话要说:  Ps:

  很多同人文指责贾宝玉不学习,不上进,其实,依照古代那种官场制度,贾宝玉即使牛叉到十五六岁考中进士,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不说杨慎,就说杨慎的爹,杨廷和,12岁乡试中举,但是到十九岁才中的进士。人家有家族渊源都还这样,那贾宝玉我觉得怎么也比不上这种牛人吧?科举中进士的年龄,有人统计过,平均是28-30岁。男主这个其实已经开了很大的金手指了。)

  而且,无论古今,官场的人想升到高位,即使家族势力再大,即使有人帮扶,也必须有一个从下到上的过程。

  有人帮的话,这个过程相对会轻松一点儿,但必不可少。

  史书上挺多这种例子的。

  贾宝玉若是想要发挥作用,最起码得等到知县知府巡抚一路做下来才行,一帆风顺的情况下,最小得到二十五岁之后。但是,这个年龄是一点儿问题都不出的情况下的年龄。若是中间有变故,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即使以这个年龄算,贾府众人的坟头草也都老高了。

  所以,贾府的败落,贾宝玉其实是无能为力的。

  原著中的他很聪明,看得出来这种境况,所以态度一直都很消极。

  ︿( ̄︶ ̄)︿

  还有,古代那种社会条件下,就不要奢望他去反抗贾政王夫人吧?

  我们看书的时候可以不喜欢贾政王夫人,因为我们是陌生人,我们是看客,我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原著中那两位可是人家亲爹亲娘啊。

  别说那时候的社会环境,就是我们现在的现实中,也做不到想脱离原生家庭就脱离原生家庭吧?也做不到动辄指责自己的亲生父母吧?

  所以,其实对于贾宝玉,我一直都不是很厌恶。

  那种宗法礼教强压之下,贾宝玉其实没有办法。

  当然,贾宝玉是有他的问题,但并不是十恶不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