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贾琏你大胆地往前走_作者:坚持不懈(204)

2018-03-31 坚持不懈

  而且,我觉得,很多同人文把他写得很傻,都不像个正常人。

  原著中的贾宝玉从来没有说过不叫姐妹们嫁人这种话,也从来没有阻拦过谁嫁人,只是他想的是乐一日算一日,其他的不管。

  还是那句话,消极而悲观地对待周围的一切,自己一死不管旁人。

  但他是正常人,知道姐妹们是要出嫁的,没有阻拦过。

  原著中第79回迎春出嫁,他只是闷闷的,没有大吵大闹的不叫她出嫁。

  原著中香菱说薛蟠要娶夏金桂,他怎么说的?

  第七十九回:“宝玉冷笑道:“虽如此说,但只我听这话不知怎么倒替你耽心虑后呢。””

  他在为香菱的未来担忧。

  这种眼光,会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子能意识到的么?

  更别说尤二姐进贾府的时候,他也为尤二姐担忧过。

  这种智商,这种眼光,真的不是一个糊涂的、不明是非的傻子能有的。

  ︿( ̄︶ ̄)︿

  再来一段吧。

  原著中第71回:

  尤氏道:“谁都象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

  宝玉笑道:“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

  李纨等都笑道:“这可又是胡说。就算你是个没出息的,终老在这里,难道他姊妹们都不出门的?"

  尤氏笑道:“怨不得人都说他是假长了一个胎子,究竟是个又傻又呆的。"

  宝玉笑道:“人事莫定,知道谁死谁活。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辈子了。”

  ︿( ̄︶ ̄)︿

  宝玉说了两句话,出现了多少个“死”字?这两句话多么悲观?贾宝玉虽然在“笑”,但读来却让人心冷。

  他和林黛玉两个人,都很聪明,对于贾府的未来,都看得到,但是那种宗法压迫下,他们两个小辈真的什么都做不了。

  看得越清,就越痛苦。所以他和林黛玉关系才越近,两人这算是挨在一起取暖。

  所以,贾宝玉的思想越来越悲观,直至最后出家。

  我觉得他不反抗固然是他的错,可能指望一个十六七的孩子做出些什么功绩来呢?

  上面分析过,在古代的那种官场制度下,以贾宝玉的年龄,他无能为力。

  (杨廷和中了进士后,也是从一个六七品小官熬起的,这个过程,真的没人能省掉。)

  ☆、第 66 章

  贾琏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倒是可行。

  但贾家这方面的关系少,就托了范慎,人家门生故吏满天下,找个有学问的女老师应该不难。

  同时又给贾母说了说,贾母对于老师是男是女不在乎,宝玉还小,什么都不知道呢,只要老师不打骂宝玉就行。

  贾政虽然觉得不大合适,但贾母同意了,他唯唯诺诺也没话说。

  王夫人么,只要宝玉愿意读书就高兴,并不在乎老师是男是女。

  贾赦是大伯,管不到贾宝玉。

  于是一个月后,范慎送来了一位已经五十多的女老师。

  这人被称为周嬷嬷,乃是宫中典书局的女官,掌管宫中书籍。因年纪大了,就托了门路出来。谁知家里人早不知去向,无奈流落京师,四处漂泊。

  她在书局多年,无事就爱看书。不说是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教导宝玉却绝对不成问题。

  贾琏问了几句,见她都对答如流,偶尔还加上些自己的见解,心下十分满意,当即就要留下她。

  但周嬷嬷提了些请求,第一是,在贾府,她不会入奴籍,第二是每个月三两银子的月钱,第三她年纪大了,不想再四处漂泊,贾府要为她养老送终。

  对于三个条件,贾琏一一答应下来。

  他信任范慎的眼光,若是不好,他绝对不会送过来。

  周嬷嬷确实年纪大了,若是用人家几年,再把人家撵出去,前世五六十岁的人还不好找工作呢,更别提这时候的人了。

  即使为她养老送终,一个人也花不了多少钱,她又无儿无女,以后也麻烦也少,若是能教导宝玉一些东西,倒是挺值得。

  贾琏决定后,领周嬷嬷见贾母和王夫人。

  两人见她穿的虽然不华丽,但还算干净,眼神没有邪念,一举一动都很规矩,又听贾琏说她学识比一些进士都不差,自然都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