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挽着赵祯的手,抬头去看外面的雪花飞舞,道:“皇兄,投胎真的是个技术活。”
没有皇子夺嫡,没有皇帝猜忌,平安长大需要理政了,摄政多年的太后也甘心放权,甚至连他最后的后顾之后也一并解决了。
赵祯的一生,可谓是顺风顺水,他的经历,可谓是能气死无数个后世的披荆斩棘才能登上皇位的天子。
“我若是你,做梦都能笑醒。”
赵宁觉得,赵祯大抵是传说中修了十世的大善人。
作者有话要说: 想起跟基友讨论的,
唐朝的皇帝是最惨的
防兄弟,防父王,防文臣武将
还要防母亲、姐妹和妻子
哦,太监也要防
唐朝还有被太监弄死的皇帝…
唐朝的太子是最高危的职业
唐朝有32位皇太子,列历朝之最
19位继承皇位,其他13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相比于唐朝
宋朝的皇帝在不做死的情况下
真的是太幸福了
第62章 对阵
赵宁与赵祯来到刘太后的宫殿时,外面的鹅毛大雪已经下的很大了,雪下不止,小太监们扫雪便不止,茫茫大雪天,玉华宫的道路依旧是干干净净的,只有薄薄的一层雪花。
赵祯一进屋,一撩衣摆,跪得很是干脆。
来的路上,赵宁将天下局势给他分析的很是透彻,他若是仍对刘太后心怀怨怼,便是连猪狗畜生也不如了。
赵祯道:“儿臣来给母后请罪。”
刘太后抿了一口茶,扫了一眼赵祯,道:“起来吧。”
赵宁便扶着赵祯起来了。
宫女们上了茶之后,又很快退了下去。
赵祯面上有些不安,赵宁虽然跟他说了好多次,但他仍有些担心。
他把语气放的和缓,向刘太后赔不是,刘太后听了,面色依旧淡淡的,叫人看不出她的心思,这样一来,赵祯不免有些不安。
赵祯向赵宁投以求助的目光。
他以往觉得自己是赵宁的靠山守护神,而今才发觉,赵宁并不需要任何为靠山,更有甚者,她的聪明才智,还能庇护于他。
赵宁浅浅一笑,目光似有鼓励之意,示意赵祯无需担忧,宽大的袖子里微微露着白玉似的手指,向赵祯打了一个手势。
赵祯深呼吸一口气,硬起头皮道:“还望母后教我。”
茶杯里的热气升腾,在刘太后面前萦绕,赵祯有些看不清她的面容,只觉的她锐利的目光依旧,在他身上停留,逼得他不敢与她对视。
刘太后淡淡道:“放赵爵入城。”
“什么?”
赵祯吃了一惊,刘太后这是何意?废他迎赵爵为帝?
赵祯拳头紧握,心脏止不住地狂跳。
赵宁在一旁解释道:“瓮中捉鳖。”
虽有赵宁在一旁细细解释,但赵祯仍不免担忧,东京城是他最后一个屏障,若连这个屏障都没了,待赵爵入京,他便是那砧板上的鱼肉,身家性命全由赵爵做主。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世间变成一片雪白,冷风吹入人的骨髓,然而在这种天气,赵祯额上却有些薄薄的汗。
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他目光闪了几闪,颓坐在椅子上,显得有些无助。
赵宁也知他的心思,放赵爵入城的风险实在太大,任谁都会犹豫不决,更何况,赵祯本就不是杀伐决断的人。
赵宁放下了茶杯,细声细气地与赵祯分析着如今的局势:“各地厢军忙于平定当地叛乱,并没有能够支援东京的能力,杨家将防守辽人,若他们一时回援,只怕辽人趁机南下,届时整个大宋都将陷入危难。”
“我舅舅虽能领兵前来,但并不能在东京久待,昆仑关乃南方天险,他仍需镇守此地。”
“瓮中捉鳖,是最好的办法。”
赵祯目光微暗,赵宁虽说的委婉,但他也能听明白其中的意思,是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
东京城虽然有禁卫军驻守,但兵力并不足以与赵爵抗衡。
赵爵年少时也曾投身兵营,大破辽军,威震西夏,大大小小经历过百场战役,在军队里有极高的声望,各地厢军虽说是忙着平叛战乱,不来京师支援,其中也有畏惧赵爵的原因。
赵爵的能征善战,称得上是赵家的第一人,莫说赵家皇室,纵然是朝堂上武将们,也鲜有能与赵爵一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