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作者:艾草(107)

2018-02-15 艾草

  夕阳无限好,江岸子规啼。白帝城下,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当此时,没有国事烦忧,没有天下割据的纷扰。然诸葛亮望着那越发殷红的夕阳,渐渐隐没在远山之后,而身边之人的生命,正如这落日一样时刻消殒着。时光如梭,丝毫不为他是千古一相,也不因他万古云霄一羽毛而停留。

  青山不减,白发无端,月缺花残。

  可人梦寐相关,忆交欢会合何难…

  叠嶂层峦,虎隐龙蟠,不堪回首长安。

  路漫漫,云树杳,地天宽…

  山脚下不知哪里的渔夫一面摇桨一面唱起了歌。歌声苍劲悲凉,是蔡邕的一曲《忆故人》。

  “孔明你听,不料这处渔樵,也有这样的雅人。唱的词可好。”

  半晌不闻回应。

  “孔明…?”

  刘备低头。方见诸葛亮把头枕在他膝上。竟是睡着了。可见白日国事劳神,又忧心他病情。无论外表看去多么坚强,终是内心悲伤难抑。此时人一放松下来就累得睡过去了。

  刘备不忍惊动他,便怔怔看那残阳,又听山脚下歌声传来:

  慨叹参商,地连千里,天各一方,空自热衷肠。

  无情鱼雁,有留韶光,流水咽斜阳…

  歌声缭绕山城,不绝于耳。刘备垂首,见诸葛亮一头乌发间也掺了几丝霜白。唉,丞相…你小着朕二十岁…还是方当壮年啊。竟已操劳至此…

  “孔明…”刘备低低道:“朕看不到你老去的时候了…朕忧心你,放不下你啊…”

  “朕观孔明之才,有如世祖。当可中兴大汉,以靖四海。然世祖当年摧莽劲旅四十万于昆阳之郊,面对的是高傲自负,骄兵必败的王邑王寻。可如今曹魏一样势大,更兼谋臣良将甚众,绝不乏善于统兵谋划之人才。孔明将以一州疲敝之师,抗九州济济多士…且蜀道天险,粮草转运艰难,能给孔明发挥的余地就更小了…”

  “孔明前路多艰。即便才华盖世,然这天命,却似偏要与我们作对。朕与孔明,都是不信天命之人…或者苍天护佑,孔明终能攻克长安,还于两都。”

  “苍天在上…”刘备闭眼,哽咽道:“这是备,向上苍祈求的,最后一个心愿。”

  一颗泪珠由皇帝苍老的面颊上滚落,掉在诸葛亮发间。而熟睡的丞相浑然不觉。

  24.助君辅益

  清晨静谧薄雾中,城门缓缓而开。一队人马驰入白帝城。为首之人年方二三十岁,手持节杖,年轻英挺,目光敏锐。虽乘马上,依然袍服端整,一派汉官威仪。

  那年轻使节方入得白帝城中,不及歇息,便往永安宫中赶去。早有侍者先急报丞相。诸葛亮当即放下公务,迎了出来。那使节看到诸葛亮,忙快步上前。诸葛亮握着他手:“文伟一路劳顿,多有辛苦。”

  费祎本是劳累,但一见自家丞相,有些委顿的眼睛就亮了起来,他轻轻摇了摇头。而诸葛亮亦马上会意,笑道:“意料之中。东吴方被曹丕打得大败,怕是比我们还着急。所虑者不过忧心陛下仇恨已深,难以复盟。文伟先去歇息,午后陛下召会群臣,再来禀报。”

  费祎笑着:“我不累,还能替丞相处理些公文。”

  诸葛亮笑道:“文伟识悟,速倍于人。然劳累之下,未知能否诵阅如常?”

  费祎叹了口气:“罢,罢。祎方出使归来,破晓前一路乘马飞驰到现在,精神不济,会输给丞相的。”他说着,便走向自己居处。似想到了什么,又回头笑对诸葛亮:“是丞相命我歇着的,可不是祎贪懒。丞相有事随时唤我。”

  他说着便于晨光下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诸葛亮笑着摇摇头,自回入室内继续忙碌。一个时辰后,又有侍者来报,说是庲降都督赶回,陛下召唤。诸葛亮于是放下公务,去刘备寝宫。只见寝殿内,李恢坐于榻下席上,正与刘备谈话。而刘备见诸葛亮来到,笑而招手,让他坐到榻上。

  永安宫群臣皆知,自刘备病卧,会见群臣,只有诸葛亮会被获准坐于榻上,与皇帝亲密而语。其它臣子一概坐于席上。只不过李恢今天看见了更骇人的一幕—刘备顺手拿起巾帕,替自家丞相擦拭额角汗珠,一面道:“才是春日,你就焦头烂额。到了夏天,更是汗流浃背,这还得了。有这么多事情,需要你事必躬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