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作者:艾草(17)

2018-02-15 艾草

  赖恭亦朗声奏道:“操身虽毙,子丕篡盗。中原心存汉室者数以万计,百姓嗷嗷,道路以目。陛下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

  黄权与赖恭一唱一和,慷慨激烈,动人心弦。可说代表了多数欲劝谏刘备东行之人的心声。且二人还引用了赵云之言,一时众人皆看着他二人,心中暗叹。

  刘备闻此,亦是感动,亲自离座下来,望二人片刻,却是叹道:“朕意已决,望两位爱卿全力助我,莫再多言。”

  赖恭急道:“陛下…”

  刘备凝望着他默然不言。赖恭忽然便觉自己说不出话来。而黄权转头去看赵云,只盼他也说句话。不料赵云竟然坐在那里静默不言,彷佛什么也没听见。黄权见此,如一兜头冷水浇下。知道赵云心疼刘备,早就不愿再阻他东征。

  赖恭亦茫然地看向诸葛亮,只见诸葛亮摇头:“君知其一,未知其二。孙权人心苦不足,已委周泰为汉中太守,意欲再图蜀中。陆逊进克宜都,三峡天险已与我共有。两川门户,唯余白帝。若多留兵以备吴,则北伐难以全功。我倾国北伐,则恐大汉之忧,不在祁山,而在白帝之东矣!”

  黄权见此,只得叹息,再对刘备一揖:“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

  赵云闻此,便亦起身出列:“臣亦请为先锋!”

  刘备微笑道:“两位爱卿勿争先。容朕与丞相慢慢商议。”说罢便转身回座。赵云与黄权相对一笑,也各自回班。赖恭尚独自站在原地,怔然片刻,自知无奈,也只得回班。

  但见诸葛亮对刘备长揖:“陛下,臣尚有一虑,望陛下深思之。孝直既殁,陛下身边缺乏运筹谋划之人。吴人晓兵诡诈,骁勇悍战。公衡所忧,不无道理。”

  刘备点头道:“丞相尝言,子初运筹帷幄之中,远胜于你。朕命尚书令随军出征,在我左右。你可放心?”

  诸葛亮笑而颔首。

  法正殁后,诸葛亮举荐刘巴为尚书令。刘备知道即将东征之际,诸葛亮为了备战忙得焦头烂额。除筹办粮草,尚要教兵讲武。有刘巴在正可助他一臂之力。故而当即许之。虽然刘巴之前曾经欲投曹操,后事刘璋,又劝刘璋拒刘备入蜀,不顾诸葛亮数次千里传书唤他,就是不愿投效刘备。后来刘备定西川,刘巴不得已归顺后又侮慢张飞。可说数次与刘备添乱。但刘备敬信诸葛亮,仍厚待刘巴。

  刘备曾笑道:“孤向来得人心,就从没遇过子初这等鬼难缠。他看孤不顺眼,却唯独还肯买孔明一些面子。”一句话引得群臣大笑。刘巴黑了一张脸,侧头看那诸葛亮亦正忍俊不住地微笑望向他。他刘巴是千里马。而他的伯乐竟不是汉中王刘备,而是堪比萧何的诸葛亮。以至于人们都笑说,诸葛军师数次千里传书刘巴,央他来归。就只差没有月下追韩信了。

  “陛下,”但见成都令马谡出班问道:“陛下何以不令丞相随军出征?”

  “卿此言可是胡闹,丞相随军,谁来守国,谁来给朕足食足兵?”

  马谡道:“足食足兵,自有其人。难道非丞相不可?陛下仁人君子,难防吴人诡诈。尚书令多谋,丞相谨慎。多一人相辅,总多一分胜算。”

  刘备闻此,有些不悦。马谡这是在拐着弯说他不会用兵么?好吧…自己确实向来不善用兵。但好歹顺利攻取西川,更有汉中大胜…至此征战近四十年。怎么还不晓兵?

  但见侍中马良出列,温声对自家幼弟道:“南中尚不安宁,时有骚扰,皆赖丞相累年坐镇成都,方不敢大肆举兵而反。丞相若离成都,随陛下远征,恐他们再无顾忌。”

  “李恢,吕凯等贞良之士,久仕南土,难道不足以保境安民?”马谡反问兄长。

  马良轻摇头:“群龙尚不可无首,何况边境未定,我又举国东征。丞相万不可擅离。”

  “兄长…”

  马良摇了摇头。马谡见兄长拦着,不好再说,只得随马良退回班内。

  马良暗叹自家弟弟思虑还是不够周详。诸葛亮本意收回荆州便罢,而刘备却必要灭吴。届时二人意见相左之时,就是战势不利,刘备未必听诸葛亮劝阻。那时候便是丞相随军,又有何用?难道如同法正当年那样冲到阵前去死谏么?虽说诸葛亮性情温和,冲到阵前力谏不是他的作风。然诸葛亮也并非惜命,真被逼急了这样的事情不是做不出来。丞相自是不惧刀兵,可身为丞相,荷一国之重,安能随便轻生阵前,以死相谏?若是万一中箭,便与庞士元一个归宿,这要置大汉基业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