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僵了一张脸。刘备见玩笑开得大了,惹恼自家丞相,便笑道:“实话告诉你吧。你跟季常前脚刚走,我后脚就到了。林管家怕朕派出禁卫军满城搜捕丞相,惊扰百姓,索性还是说了。”
诸葛亮叹道:“原来如此。亮让陛下空跑一趟…”
“是,丞相知罪否?朕若派禁卫满城找你,成什么样子?朕原是织席贩履之徒,丞相也是乡野耕夫。随便在街上乱跑,传扬出去,更教人家笑话我们不懂皇家规矩。你啊,净给朕丢脸。当了丞相就要有丞相的样子,知道么?”
诸葛亮听自家陛下一通胡说,却知道最后一句绝对是真,当下认真长揖道:“陛下训诫得极是,臣谨闻圣教。”
刘备笑着点点头。只见自家丞相抬起头来,笑道:“陛下一向脸皮最厚。怎么如今这么爱起面子来。”
“说起脸皮,朕不敢跟丞相相比。”刘备笑道:“梦里梦外,唯朕一人…教朕听得亦是心摇神驰。”
“……”好一个马季常。竟将他对秦宓所言一字不漏说给陛下了。
二人沉默片刻,刘备摇摇头笑着转移话题:“丞相…你知道章武催折意味着什么吗?”
诸葛亮心中一震,章武为刘备的年号,亦是他所赐与自己的佩剑之名。君臣一体之意昭然。他思及此,慎重点了点头。复抬头看向刘备床头的宝剑。世人但知丞相佩剑名章武,但鲜少人知道章武乃是铸成了刘备惯用的雌雄双剑。乐竟为章,止戈为武。因而雌剑名为乐竟,雄剑名止戈。君臣二人各持一剑。诸葛亮所持,乃是乐竟。刘备床头这把正是止戈。
当时他受册封为丞相。刘备于武担山高台上,亲将乐竟授予他,微笑道:“丞相是朕知音。君为伯牙,朕是子期。君为琴心,我为剑魄。以此乐竟之剑,赠与丞相,望丞相辅朕止戈,绥靖四海,以兴礼乐,还大汉一个太平天下。”
诸葛亮接剑叩拜之际,已是热泪盈眶。
…
…
…
“丞相,”刘备见他一直看着止戈,笑道:“宝剑皆有龙吟之声…止戈常于子时发出隐隐剑鸣,呼唤其伴。丞相可曾听闻?”
“乐竟也是如此。”诸葛亮微笑道。
一时寝殿内君臣二人双手交握,渐有温暖隽永之气息弥漫。诸葛亮再是掩饰不住内心忧虑,道:“陛下,我汉军水师教习得当。必能令吴人丧胆。且吴人待夷越以暴。故而五溪蛮届时必然受我大汉印号,倒戈相助。首战得胜,则荆南诸郡复为我所有。然陛下若想深入东吴腹地,恐怕不易。战事一旦旷日持久,我军骄惰自生,戒备自懈,徒给敌方可乘之机。”
“哦?什么可乘之机?”刘备问。
诸葛亮沉默片刻,道:“臣只忧东吴临阵出现与周公瑾一样的将才,而陛下没有孝直在身边…”
刘备笑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哪里来第二个周公瑾?你不是说子初运筹帷幄,远胜于你?有他在你又担心什么?孔明过虑了吧。”
“陛下,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亮恐临阵之时,陛下不听子初之言。孙子之教,还望陛下谨记!”
“丞相这话,说了不下十遍?朕耳朵要起茧子了…”刘备笑着调侃。
君臣二人双手交握,共同看那宫灯摇曳。诸葛亮心中仍觉忧虑难安,思付片刻,低声道:“陛下…可否…早些回来?若是与吴开战,勿要超过半年…”
“哦?”刘备笑道:“这是给朕限制起时间来了?要朕半年灭吴,丞相岂不强人所难?”
诸葛亮怔然看着刘备半白鬓发,心中一酸。他起身至窗前,负手低吟: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刘备一听之下已然明白孔明借诗舒情之意,便笑道:“丞相借诗以讽时政。朕当闻弦歌而知雅意。”
随着诸葛亮一声复一声的吟唱,刘备亦已解他心意--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盖言臣于草庐待时之际,躬耕之时,思得明主,苦待陛下之心。陛下明并日月,高帝之器,光武之风,宁不照耀大汉天下,如那阳春广布德泽,使万物感而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