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作者:艾草(29)

2018-02-15 艾草

  “混账!”刘备骂道:“全国上下,敢如此威胁朕的,也就你一人!”

  诸葛亮含笑:“不敢。陛下回朝,自可治臣怠慢之罪。”

  “你等着。”刘备笑道:“等朕回来治你!”

  诸葛亮眉梢一扬,旭日照耀下当真彷佛天人之姿。他回身便跳下了车,复转身长揖:“陛下多加珍重,好好用兵!臣与百官日夜为王师祈祷,愿陛下早日得胜归来!”

  旭日金光照耀下,年已六十的皇帝依然英武如战神。他回首笑望着他年轻的丞相。一如以往出征之时。

  号角吹动,战鼓擂响,三军开拔。晨光将整个成都城镀上了威严肃杀的淡金色。四万战士们玄甲耀日,交相辉应。他们唱着军歌,步履齐整,执戈相协而行。父母妻子于道路上涕泣相送。然而他们知道,自家的勇士是为大汉而战,为一位与光武皇帝一样仁爱,且将中兴大汉的君王而战。生当衣锦还乡。便是阵亡也虽死犹荣。

  诸葛亮率领百官,长揖以送御驾亲征的皇帝。每当此时,因为他垂首躬身,又站在最前方,谁也不知道每次刘备出征,他胸中有说不出的不舍与担忧。在足食足兵之时也日日悬心。他看上去永远是那样淡然沉稳,宁静强韧。因他承担着那样多战士的父母妻子之厚望,要向他们保证勇士们在前线的温饱无虞。

  在他与百官们看来,年过六十的刘备,尚可马上征战,是大汉之福,亦使他们心中担忧,如忧虑家中出征的年长父亲。刘备如君如父,威严慈爱,是百年难逢的圣君。即便东征之举并非完全妥当,他们也全心祈祷他大获全胜,平安归来。

  然而或许除了刘备与他的尚书令,没有人知道诸葛亮在承担巨大的担忧与重任的同时,又是怎么施压于刘巴。此时,尚书令刘巴坐于天子銮舆之后,在车上回想着商议出征将士人选之时,诸葛亮不顾他以病推辞,力主他随军出征。事后待赵云、黄权、马良、冯习、张南等众人退下后,诸葛亮独留刘巴于宫中。以他从所未见的威严态度,问他:“子初,你自归汉以来,未建奇功。我大汉无功者不受禄,你何以能高居尚书令之位?”

  刘巴道:“巴窃居此位,自亦以为不妥。辞以老病不得,故勉力行之。”

  “放肆!”诸葛亮闻此竟是震怒,严声道:“陛下今拔君为尚书令,是汉王拜大将韩信也!子初当真不知晓吗?”

  刘巴一惊,即起身谢罪。他生性孤傲,自恃高才,对刘备尚且不假颜色。若说还有谁能令他心服,只有他的直属上司诸葛亮。

  但见刘备摇摇头,温声道:“丞相息怒。”他笑道:“要见孔明发怒,可不容易。你多少年才能这样发一次脾气。”

  诸葛亮上前扶着刘巴。而刘巴仰头之际,见诸葛亮满眼的忧虑与痛心,禁不住心下不忍。只听诸葛亮一字一句:“子初,我知你素来只敬士子,瞧不起武人。但我要再告诉你一次,陛下不是一个老兵。古豪杰之用世,有行事可及而望不可及者。同恩而独使人感,同威而独使人畏,同功而其名独震,同位而其势独崇。此必有出于事业名位之外者矣。有德望,有才望,有清望…虽屡战履败,而当时奸雄畏之,豪杰慕之,所至从者如归市。此岂他人可强致者乎?他堪比周武王,甚至可拟尧舜!凡夫俗子,肉眼不识英雄。你也要这样吗?”

  刘巴被他斥得心惊,只得摇摇头。刘备叹息:“是朕愚鲁。不能教子初心服。朕实武人,又何需丞相为朕辩解?尧舜之誉,如何敢当。”

  诸葛亮冷冷道:“陛下且听臣说完。”他牵着刘巴之手,走到刘备面前,将刘巴之手交到皇帝手中。刘巴一愕,望向诸葛亮,只见他沉声道:“子初,望你全力以佐陛下,决胜千里之外。陛下若有三长两短,你就是要了亮的命!”

  诸葛亮此言大胆之至。刘巴冷汗直下,正要叩首答应,刘备却握紧他手,不令他下拜,轻笑了一声:“子初啊,看见没有。诸葛孔明不怒则已,若发起威来,朕也须惧他三分。”

  “……”刘巴已完全不知该作何反应。只见诸葛亮回首对刘备一笑:“臣不敢。今子初如此,亮实不放心。子初,你替我足食足兵吧。亮还是随军出征,以免在成都也要忧虑成疾。”

  “丞相,”刘巴沉声:“巴定会全力以赴,不负丞相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