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一怔,一时说不出话。诸葛乔虽云丞相长子,实乃是东吴诸葛子瑜第二子。因诸葛亮一直未有子,故求乔为嗣。诸葛乔来的时候只八岁,跟马秉从小竹马,共同读书,一起长大。而此次马良随刘备出征,自请入武陵招抚五溪蛮。偏偏孙权派诸葛瑾镇守南郡,二人在荆州正是兵锋相对,战局难料,或者他要与诸葛瑾兵戈相见。诸葛瑾非但是诸葛亮兄长,也是他的兄长。更是诸葛乔亲生父亲…
马家五兄弟面面相觑,都是不语。马秉尚不知不觉:“阿爷,你要早日回来啊!”
马良微微一笑:“阿爷会的…秉儿,早些睡吧。明早还要给陛下与阿爷送行呢。”
…
…
…
马良独立旗下,想着昨日有东吴使者来报,诸葛瑾将亲自前来会见刘备,想是奉孙权之命求和而来。他心喜之余,心生一计,即前往与刘巴商议。二人就此定计,把入武陵的算盘打在诸葛瑾身上。可他二人都知道,此计若让刘备知道,必定败露。只能先瞒住陛下了。
他出行在即,虽云入武陵之方法不能让刘备知晓,但入武陵之后两军当如何相互策应却不可不先议定。马良走向中军帅帐,只见帐内灯火亮着。守门羽林郎见是马良,笑而拱手,也不出声通禀。马良径自入内,见刘备自己在帅案前研究地图,抬头见他来了,当即笑道:“季常,怎么还没歇息。”
“臣想陛下了。”马良笑道。
刘备大笑,走下帅台,握住马良之手:“朕也想季常了。来,坐着,慢慢告诉朕。”
“陛下,”马良被刘备按着,相对坐下后,便温声道:“我军已拓地三百里,出三峡,进克秭归。算得上大获全胜了。若乘风收帆,全据三峡,高屋建瓴,当可迫和孙权,依托巫县,秭归之险。腹背之忧既解,当避免倾国之争,使曹丕坐收渔翁之利。”
“季常,”刘备见他婉言劝自己退兵,微笑道:“你可是说出了子初不敢说的话。”
“臣斗胆。”马良亦是含笑:“良不知,令君竟不曾与陛下言说。”
“季常啊…子初他是零陵人。多少也希望朕夺回零陵再说。而你…也是荆州人啊。”
“那么陛下可记得,臣是荆州哪里人?”马良笑问。
“季常是襄阳宜城人。”刘备笑着:“朕怎么能忘。”
“那陛下怎不说,夺回曹丕手中的襄阳,再行退兵?”
刘备道:“如果不夺回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四郡,又如何北上襄阳,夺回季常的故乡?”
“……”马良一时无言以对。知道刘备心意已决。而刘备心念着让他还于故土,他心下也极是感动。只听刘备朗声笑道:“凤兮凤兮归故乡!朕希望你回到故乡,替朕镇守荆州。立下大功,永为荆州之主!”
“臣感陛下隆恩。”马良笑道:“臣这真是遨游四海求其皇了。得此明主,臣此生无憾。”
“哎…朕这第一回见你啊,你就在抚琴。弹的就是那首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弹得令朕心摇神驰,如痴如狂。朕还以为真遇上司马长卿再世呢。”
马良笑道:“臣琴技单薄,不过从尊兄胡乱学了几年。”
“胡说。”刘备笑:“季常琴音,可动人心,可移物情。指尖流转之际,轻易挑动人之喜怒哀乐。这肯定是师襄最杰出的弟子无疑了。”
“臣当时年轻不懂事,随意胡闹玩笑,陛下还拿出来说。教臣情何以堪。”马良笑着。
刘备笑叹道:“季常真可谓名士风流。可朕知道,你不只有着司马相如的才情,更有着蔺相如的口才与胆略!得此当世俊杰青睐,愿为朕之臂膀,刘备何其幸也!”
“陛下…”马良心下感动,长揖道:“陛下深恩,臣没齿难忘!愿陛下听臣一言,以克复荆南三郡。再行北伐,还于旧都,匡复汉室,君临天下!”
刘备笑而扶起马良:“来给朕说说,你想怎么做?”
马良道:“我如今与吴军隔着峡口大眼瞪小眼,他撼不得我,可我却也无奈何他。战况已入胶着。武陵蛮渠帅沙摩柯数次遣使来朝,请陛下发兵相助。而所来使者,多被吴人截杀。他们望陛下派人过去率领他们反吴兴汉,如婴儿之望父母,久旱之望甘霖。这一趟,臣必然是要走的。倘能策反武陵,则我可与陛下南北策应,牵制陆逊,卡占夷陵。夷陵乃江东门户,一旦被我军攻克,江东将无险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