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作者:艾草(6)

2018-02-15 艾草

  后来果然有一段时间,国民怨声载道,都说诸葛亮刑法峻急刻薄,剥削百姓。然而三年后蜀中大治,民富兵强。病中的法正再见诸葛亮,想起了太史公这一句话:

  …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

  后来的事情法正没有能亲眼看见了:百姓便之,乃拜亮为丞相。又三年,仓廪实,器械利,朝会不华,夜不闭户,路无醉人。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人怀自厉,强不侵弱,风化肃然,邦域之内,皆畏而爱之…

  此时定军山下的法正,只是想着那尊刘备精心雕刻编织的法神。那要送给诸葛亮的礼物。刘备还说,这木马腹中本来能容物,他本就嫌它太轻易倒,就把一些粮米装进去。如此,这尊厚重的法神,除了谢他镇国抚民,执法公正,也谢他辛苦足食足兵,祝他早日能以木马运粮。

  应该再过不久,他们就能攻下郿县了--法正的故乡。商君变法时,震动天下的渭水大刑便是在郿县执行,斩决七百余名私斗重犯,血水染红了渭河。商君当时请出的巨大法神石雕,也就留在了郿县。

  法正尝想,商君以执法公正严苛闻名,治理秦国而使秦国富兵强,终于灭六国一统天下。而他身为郿县法氏子孙,于这治国执法,却远不如诸葛亮。岂不有愧。

  他本是性格爽快之人,这么想,便也这么说了。诸葛亮听了,也微微一笑:“亮还是秦末大将葛婴之后,却没有传得先祖之用兵如神。每叹不如孝直智术。”

  几人皆是大笑起来。

  季汉君臣,于建国的路上同心同德,君臣一体。诸葛亮此言肯定了法正的谋主地位。他懂刘备的艰难,也不会去掣肘季汉的兴旺。刘备为高祖,诸葛亮是萧何,而他法正有良平奇谋。不过如此。

  刘备将亲手编织的法神送给诸葛亮时,不知诸葛亮是因为心血之作被毁了而又气又恼,还是会因为刘备体贴爱惜之意而欣喜感动?法正也不知道了。或许两者都有吧。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日后诸葛亮在研制木牛流马之时,在治国执法之时,甚至在数次攻打郿县之时,他都会想起刘备送给他的这只小法神。他尝觉得刘备在他心中有若神明,而刘备也告诉他,孔明在孤心中也是如此。

  “就像这只法神一样。”刘备将手中法神递给他的时候,笑道。

  * * *

  诸葛亮与法正,一个淡泊名利,一个在意功名。一个爱煮茶抚琴,一个愿饮酒博弈。闻得开心之事,一个笑而不语,一个怕立刻就站起来跳舞了。志趣爱好完全不同的两人,却能以公义相取,将相相辅相成。但私底下,他们倒真的谈不到一处,可说无甚私交。

  法正一直感觉到这个站在刘备身后的男子,聪慧威严,达治知变。手腕极厉害,为人却谦谦君子如玉。刘备在他说话时,总是望着他,温颜微笑着。若不细看,便也查觉不出那隐隐欲说还休的亲近神态。而诸葛亮才能足当一面,每逢与主上商讨国事,总是温言细细道来,条理分明,立场坚定。他说的话,刘备几乎是全数听从。偶有意见不同之时,见刘备坚持,诸葛亮便也静默下来,全力替他执行。

  法正不是第一次查觉到刘备对诸葛亮的爱惜保护之意。诸葛亮深知将兵之道,排演八阵,为刘备培养出一支精锐之师,军师之称由此而来,教兵讲武之事几乎全赖他与众位将军协力,诸葛亮因而深受士卒们敬爱,然刘备却不曾允他随军出征。

  诸葛亮唯一一次统兵,是与张飞,赵云分兵入川,定白帝,江州各郡县,与刘备共围骆城。张飞率先前来相会,诸葛亮却还未到。法正当时在刘备身边,便奇怪后来几日刘备怎么有些眼窝泛黑,还笑说是连日夜里打雷睡不好。而诸葛亮带兵抵达的消息一到,刘备便几乎是从军帐中冲出去,踩着积水的泥滩,险些滑了一跤,引得大家好一阵笑。

  再比如…诸葛亮一直为相,手握实权,累年坐镇后方,功高然不曾升迁。主公这薄封赏,可免置诸葛亮于众矢之的。想来是要待即九五帝位时,方擢诸葛亮为丞相,辅上治国,统领百官,亦足见明良千古。

  亮法二人闲聊了一些国事。说话间诸葛亮见法正目光移向自己腰间佩剑,便将它解下,交与法正观赏。

  …这根本不是什么宝剑。

  这剑,看型制是雌雄双剑中的一柄。单剑两面有脊,而双剑仅一面有脊,两剑合拢时似一剑,双剑的剑格各为一半,对合的一面为平面,使两剑合为一体。且此剑剑柄部分被磨得光滑圆润,足见经人长期用于沙场拼杀。却绝非古剑。以成色估算年代,有三四十年以上。拔剑出鞘一观,只见果然只单面有脊。锋刃已磨得略钝,却仍毫无缺口,冷光逼人。显因锻造时用材毫不马虎,又得良匠打磨,方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