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赴死,也冷静无比,慷慨就义。这方是他的弟弟,也正是他无法留马良性命之原因--只要他在一刻,蛮兵将誓死不降。荆南诸郡,永无安宁之日。
“发动进攻。”诸葛瑾接过步骘手中令旗,口中说着,挥动令旗。三万大军布阵齐整,层层旗浪翻涌如潮,战鼓隆隆敲响。诸葛瑾又一字一句下令:“弓弩手听令!待击溃敌方前军,见马季常,格杀勿论。”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倾刻之间,武陵城外的战场已成罗刹地狱。
旌旗蔽日,汉军与蛮兵面对乌云一样压来的众多吴军,没有一人后退。矢石交坠,士卒争先。马良居中,严阵指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便是诸葛孔明八阵中天覆地载阵之精要。在他马季常看来,就是天翻地覆,他也将守住大汉疆土。直到阵破人亡,直到己身不复存在。
诸葛瑾看见汉军极度疲惫之际,马良放下令旗,亲自登车击鼓,激励士气。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战场上数千蛮兵与汉军视死如归,早已杀得眼红。但他们都不忘记看着阵中央那宁静镇定地挥动令旗的身影,遵从他的指挥。马良也知自己将死于此战,但作为蛮兵与汉军唯一的依靠,他将陪着他们,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能杀多少吴军,便是多少!三千汉军与蛮兵,将如当年齐国田横与五百壮士,全数壮烈就义,奋战到最后一刻。生既勇武,死为鬼雄。埋骨青山,夜枕湘水。成为四面楚歌中最后一缕大汉英魂的绝唱。
***
武陵大战过后,哀鸿遍野。汉军,蛮兵与吴人皆死伤甚众。诸葛瑾亲自率人搜索战场。
“大人,”校尉过来回报,对诸葛瑾躬身: “战场杂乱,属下等遍寻不得马季常。”
“无妨。回营歇息去吧。”诸葛瑾淡淡道。
他缓缓步入武陵城中。在马良居室内发现了自己被偷走的七弦琴。他弯身抱起瑶琴之际,有亲随前来附耳密报,过不多时,抬入了一具以战袍严密附盖的尸身。
瑶琴掉落,断为两半。诸葛瑾颤抖着双手揭起战袍,只见斯人早已长逝,身上犹自插着十数枝箭矢。
他跪倒于担架旁,伸手将羽箭一枝一枝拔落。又亲自拭去马良脸上身上血污。最终将人放入预备好的棺木时,他终于抑制不住,悲泣不已。
入夜之后,侍从怔然看着诸葛瑾扶棺痛哭,往城外而去,直行入山林之中。他甚至不肯上车,就那样一步步蹒跚跌撞地往前走。
诸葛瑾秘密将马良安葬在武陵城外,无人之晓之处。人皆传言马良于武陵遇害,尸骨无存。他想象着诸葛亮接到噩耗时,会如何哀恸。可是身为一国丞相,为收拾败局,他的弟弟大概也没有太多时间沉浸在悲痛之中。
季常…那就让我为你再歌一曲!
回营的路上,他边行边泣,一边扯开嗓子,沙哑地唱了起来:
去君之恒干,何为乎四方些?
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讬些…
魂魄啊!你为什么离开了驱体,漂泊在四方?为何舍弃了安乐的居处,而遭遇到那些不祥?魂兮归来!这东方不是你的归处!你的帝王已经撤兵,回到西方的白帝城…
与王趋梦兮,课后先。
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朱明承夜兮,时不可淹。
季常,你曾告诉我,此生之愿,就是常伴陛下左右。
在你的梦中,或曾见大汉一统,你与陛下欢笑驱驰在上林苑,以决先后。
君王亲自射猎,惊动青色的犀牛。
而今…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君自兰芳,而这泽畔兰花覆盖了径路,路已渐被淹没。
滚滚不断的江水东流,上有凄美红枫,如战士之鲜血…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
魂兮归来,哀江南!
以楚之歌,祭楚地阵亡之魂。
诸葛瑾但愿这还是在隆中草庐之时,小小的马良还依偎在他身侧,听他唱吴地小曲,或者以七弦琴为他伴奏。诸葛亮在一旁笑看着他们。
可如今,他如何唱得撕心裂肺,那个人也不会醒来为他抚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