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同人)歌尽关山几重云_作者:今天也没有出大铁呢(67)

  “他最后说,杨聆蝉,我爱你。”

  杨聆蝉,我爱你。

  话落,帐内陷入长久的沉默。

  杨聆蝉当年想,燕旗不肯娶公主,便由他来娶,好断了千里之外的痴妄。没料到呵,信誓旦旦恨他的人,竟是执念最深的人。

  就连见惯生离死别、善于安慰死者亲属的军医此时都不知从何说起,还好掀帘入内的士兵打破了僵局,他是来与军医合计几日后离开军营事宜的。杨聆蝉仰头看那苍云,军人的短发已然夹白,其实几日前在映雪湖临水一照,他自己何尝不是鬓染霜斑,风华黯淡。

  归耕江南,江南哪里呢,会不会是扬州?军医,和他是同乡吧,也曾于长歌门修习吧,军医,就要和自己的苍云伴侣,一起归乡,一起变老了啊。

  芸芸众生何其多,无时无刻不在变老,那么多双人一起变老啊,为何偏偏留他茕茕白首?

  杨聆蝉告了辞,退出军医帐。

  午后阳光正好,像极了那个深秋,日光放肆地自天穹泄下,城门在号角声中打开,九百铁骑列队入内。

  仰头看看城门上痕迹斑驳的“天险”匾额,他没有特地问方向,只是出了关,不停歇地往雪原深处走,从艳阳高照,走到落日垂垂,直到力竭地跪于雪地,转头愣愣望夕阳沉入地平线,染红银原。

  杨聆蝉想燕旗那天一定也是这样的,像肆意挥洒的日光般,在属于他的战场上经历了痛快至极的鏖战,最后四肢敞开躺在雪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气,痴痴地笑,残阳把他一身玄甲染得通红,将军仿佛就要燃烧殆尽、升华而去,到不知道几重天外的地方与先烈煮酒了。

  天在下雪,杨聆蝉安静地在雪地上躺平,是当年燕旗最爱的模样,青衣衫,桃花簪。

  觥筹jiāo错间贪看一眼的余暇,覆了两人的家国天下。

  只是覆了又如何,凭他白云苍狗,帝王年号轮转,终不过是做了字里行间的几个韵脚,寻常巷陌的一首歌谣。

  雪下得越来越大了,纷纷扬扬,慢慢覆盖他。

  他的将军没有长眠于寿chuáng,那不是英灵的期望,碧瓦红墙不曾入将军梦乡;他的灵魂永远驰骋在雪原疆场,是伐鼓烽烟最酣畅淋漓的金城塞上,是赤胆丹心最动人灵魄的dàng气回肠,是他——一生无法释怀的绮丽业障。

  落雪和着风,吟游于千川雄关,像喟叹,像眷念。

  雪堆得越来越厚,积在怀中,环拢双手,竟也像抱了个人,这虚幻的充实感让杨聆蝉微微而笑,安详合眼。

  燕旗,吾归矣。

  番外1

  午后,天光正好,百物俱兴,杨聆蝉与燕旗出门向市集去。

  独占天下二分明月的扬州,歌chuī竹西的十里chūn风,烟花三月的盛世广陵,行走其间,他仍是风华正茂的素衣卿像,是褪尽金箔的昨日权相,是隐于街头的寻常士郎,领了卸去兵权的前任守将,归于心神流连的少时故乡。

  杨聆蝉与官场再无瓜葛,连爵位都一并削去,他这等人,退就必须退得彻底。至于燕旗,虽没了军中职务,还是受封二品虚衔,用杨聆蝉在宫门外的话说,让你回去混吃养老——留个虚衔也好,还可以继续叫燕将军。

  职务是会变的,人是会死的,但燕将军就是燕将军。

  至少是他的。

  家国谁守都可以,可他只有一个燕旗。没了燕旗,就无人陪他变老了。

  江南好,扬州好,烟笼水绕的淮左名场,炀帝不惜倾国丧命也要触碰的地方。

  他都要讲给燕旗听。智禅寺的白鸟,汴河畔的挑货郎,二十四桥的垂柳,还有他儿时差点掉下画舫的窘困,他少年初访夜市的兴奋……他知道燕旗其实不关心这些,只会安静地坐或站在他身旁,但他就是要讲,还要靠着燕旗讲。

  此次外出,为采买清明祭祀用具。可叹先妣早在先考归西后,因悲痛去世,他回扬州时只剩几个近亲把持着杨家家业——被他收,或者说是夺回来了。于是那些人在背地里议论他不娶,无子嗣,占再多家产,死后终究会被瓜分。

  无子嗣又如何,那都是身后事了。

  杨聆蝉对外宣称燕将军是他的救命恩人,罢职后受人排挤,无处可去,他为报恩,就顺路把燕旗带回老家供养。说得十足可怜,十足夸张,以至众人散去后他在大堂中转头就抱了燕旗的腰,埋在燕旗胸口咯咯直笑,对方脸上冷淡归冷淡,嘴里也不说话,终归还是任他抱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