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与天才_作者:木村久一(19)

2017-07-23 木村久一

  举个例子,小威特看到我们在他眼前晃动手指,他想捉住

  它。但一开始他看不准,总是捉不到。最后终于成功了,小威

  特会非常高兴,同时本能地把手指放到嘴里去吃。这时我就反

  复发出“手指、手指”的声音,说的时候我特别注意声音的和

  缓而且语调清晰,这样,他很快就能记住。

  小威特在刚能分辨事物时就广泛地接触各种物品,他的父母还

  用和缓清晰的语调在他耳边一个字一个字地重复这些东西的名称。

  没过多久,威特看到这些东西就能比较清晰地发音了。

  威特稍大一点,他的父母就教他认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比

  如饭桌上的餐具和食物,身体器官,衣服的各个部分,室内的各

  种摆设物品,房屋的每一处,院子里的花糙木石等,这些都能引

  起威特的兴趣。他们还对照实物教了威特一些动词和形容词,就

  这样,威特的词汇便渐渐丰富起来。但这样的训练需要充分利用

  父母的空闲时间,或在儿童玩耍时长期反复地进行,在训练中要

  不停地让孩子重复以前所说的词汇,直到他能看着实物脱口说出

  为止。

  教孩子语言是一件很耗费jīng力的事qíng,稍有松懈就可能达不

  到预期效果,但威特的父亲却做得非常出色。众所周知,学外语必

  须掌握大量的单词,背过的单词还很容易被遗忘,那种填鸭式的硬

  灌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威特的父亲深谙这一道理,因此,一

  有机会,他就与威特谈论有关饭桌上的东西、室内的各种新旧摆

  设、院子里的植物和昆虫等等,并巧妙地告诉儿子这些新单词的

  发音和词义。刚开始他只是教孩子一些简单的词汇,每天都坚持

  和小威特互动,效果十分明显。

  渐渐地,威特能听懂人们讲话了,他的父母开始给他讲故事。

  故事对于幼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孩子对世界还很陌生,他不

  明白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行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尽早地了解这个世

  界,了解得越早,孩子的视野就越广阔。而讲故事就是让孩子了解

  世界的最好方式。这一方式不仅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还能丰富孩

  子们的语汇。威特的父亲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他不仅让儿子听

  故事,还要他把听到的东西复述出来,因为他知道这样才能真正达

  到讲故事的效果。

  在这样的教育下,威特到五六岁时就毫不费力地拥有了30000

  多的词汇量,这是非常惊人的。对比我国的中学生就可以看到,普

  通学生的单词量在学英语5年后只有3000左右,最优秀的学生也

  不超过5000。早期教育的效果的确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威特父亲教孩子语言是非常严谨的,他从不

  教孩子方言和土话。他认为教孩子“咂咂”(rǔ房)、“丫丫”(脚)、“汪

  汪”(狗)之类的语言毫无用处。一般说来,在孩子两岁时,父母们

  只要耐心地教孩子几遍单词,孩子都能很快学会发音。当然,像

  “咂咂”、“丫丫”这样的双音词发音相对比较简单。那么对这些简

  单的知识故意放弃不教,会不会不恰当呢?

  威特父亲认为这些确实是不值得教的,他从来不教儿子音义

  模糊的词汇。他一直坚持教儿子标准的德语。一旦儿子发音准确,

  父亲就摸摸他的小脑袋表扬说:“说得真棒,非常好。”当儿子发

  音不对时,他就会故意对妻子说:“你看,你的儿子不会说……”

  妻子就会配合他回答:“真的吗?我儿子怎么会连那么简单的话都

  不会说?”夫妻俩这样的配合表演往往一下就能激起小威特的好胜

  心和求知yù,他就会拼命地学习正确的发音。这样的训练是从小

  威特还在襁褓里的时候开始的,所以后来小威特的发音总是比一

  般孩子清晰准确。

  在经过这些基础的发音训练后,威特父亲力图让儿子摆脱孩

  子式的表达方式,他开始教威特使用更复杂的语言,并且力求用

  词准确生动。他坚信:一个清晰的头脑首先来源于清晰的语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