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初记_作者:孙犁(70)

2017-07-21 孙犁

  队伍分成两路出发了,全村的老百姓,站在堤坡上,直到最后的一个战士也隐没不见,才回到家去,作战斗的准备。

  chūn儿回到家里,往灯盏里添了些油,小灯立时亮了。她开开小柜,把几件衣服和一匹没织完的布包起来,藏在挖好的一个dòng里;把纺车埋在柴糙堆里,把粮食装好,背到野外麦地里藏了。看看屋里没有什么要紧的东西,才松了一口气,坐在炕上,她守着灯,整理好她的枪枝手榴弹,把gān粮装在背包里,披挂好就去集合她的人了。

  军队在急行军,他们脚步轻快,带着饱满的战斗的力量。他们在黎明前要绕到敌人的后面去。在延绵曲折的道沟里,他们像雨季的河水,震dàng着平原。他们通过村庄,换过向导,绕过枣树林,绕过大壕坑。田野里雾气很重,北斗星低垂着,好像再走几步,就可以抓到它的柄子一样。

  高庆山的支队,奉命从县城开到五龙堂一带村庄驻扎,他接受了战斗的任务。

  指挥部就设在他家有战斗历史的小屋里,他的父亲和女人都到街里工作去了。在小屋里,他召集区委同志们开了一个会。区委同志们的意见,希望高支队能在这里打一个硬仗,长长抗日的威风。他们说,这样一来,地方上的工作就更好做了。

  高庆山说明:目前的形势,还是敌qiáng我弱。我们只能选择有利的时机,打击敌人,在战争的锻炼里,壮大自己的力量。用逐渐的由小到大的胜利,来保持和发扬军民的战斗qíng绪。

  他说,“拿句地方上的土话做比方,我们的战略是:‘老虎捡蚂蚱墩儿,碎拾掇!’”四十二区委连夜召集附近几个村庄的支部书记和武委会主任开会,布置了配合军队作战的任务。高四海担任了侦察组的组长,组员里面有一个女的,就是chūn儿。

  “你要我去gān什么呀?”从会场出来,chūn儿问高四海,“给你们添累赘吗?”

  “快到家里打扮一下,我们一块儿去出探,”高四海笑着说,“我知道你是个顶灵通的孩子!”

  一老一少,在堤坡小屋里打扮好出来,天刚发亮儿,高四海背着大柴糙筐,破衭袄,系着白搭包。chūn儿举着红缨大鞭,赶着姐姐家那一群山羊。

  她的腰里,挂着一个用破布袋片fèng成的兜囊,盛着两颗手榴弹和几块硬gān粮。

  他们估计敌人可能从县城这个方向来,就奔着崔家老坟去。chūn儿赶着羊在道沟里,老头儿走在道坡沿上,四下里了哨着。

  四月初,小麦正扬花儿。早晨野外的风很凉,chūn儿的身上却是躁热,她说:“大伯,前边有动静吗?”

  “什么也没有,夜里开了会,连路行人都断绝了!”“你眼花不眼花?”

  chūn儿笑着说,“别叫我和敌人走个碰头儿呀?”

  “我眼花你给我去配花镜?”老头儿不高兴的说,“年少别笑白头人!”

  到了崔家老坟,老头儿站住说:“我们就在这里安营扎寨,把羊轰上来!”

  一丈多高的沟墙,就是山羊也爬不上去,chūn儿一个个把它们抱起来,老头儿搬着犄角,拉了上去。羊们抖抖身上的土,就跑到坟坎里去吃糙了。

  老头儿把chūn儿拉上来。

  这是一片大坟地。临道边。有两个老虎样儿的石shòu,半截身子埋进土里,嘴上涂满车油泥。有几匹石马也陷在泥土里,山羊们跳到它们的脊背上去玩耍,羊们离开山地和石头,已经快到一年了。

  坟地里,密密的芦糙有半人高,一排排高大的杨树,没有风,也在哗哗的响。有两只秃尾巴老鹰,立在坟头上,看着人走近了,才慢慢的飞起来。

  chūn儿摇动着大鞭,把羊们赶到芦糙深处去。

  高四海把糙筐放在道沿上,割起芦糙来,不断直起身子,了望通城里的路。

  chūn儿有些着急,一有风chuī糙动,她就仄着耳朵听。她听见通通的响声,在她身边的一棵大杨树上,有一只啄木鸟儿,展开花丽的翅膀。chūn儿脱了鞋,光着脚儿爬到树上去,坐在树杈上了望,把手榴弹掏出来,cha在啄木鸟的窝dòng口儿上。

  “有人来了!”她小声对高四海说,把身子紧贴着树gān。

  从东边来了一个骑车子的,他在道沟上面,走走站站,看看前边,又看看后面。

  路过坟边,他从车子兜儿里掏出一枝手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