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259)

2025-08-10 评论

  麋竺放下了水囊,问道:“什么来头?”

  “中山无极县的甄氏,河北大户!”

  “原来是他们。”麋竺顿时恍然。

  算起来,东海麋氏与中山甄氏,都算得上是家财万贯的大户,只是麋氏到底不比甄氏,还有先朝为三公的履历在,也就没他们于官场上更周转得开。不过近年间,中山甄氏少有为官作宰的人才,家产也大有缩水,倒是和麋氏难分伯仲。

  又因连年战祸,为防商路断绝,物资被劫,于是麋氏不出徐州,甄氏不出冀州。

  麋竺暗忖,若是他没记错的话,此前还听过一些风闻,说甄氏不仅收敛了各方的生意,还颇有些守财奴的样子,但以这家的底蕴,也更像是在酝酿着什么,以待时机复起。想不到,现在竟是和他想到一处去了。

  “他们是去给洛阳送粮草的?”

  “是!”

  这不送则已,一送,就是大手笔的十万石!

  不过,他们虽未隐瞒身份,也仿佛要让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是如何得到了各方的支援,有些话也没说出口。

  此刻随同那一车车粮草赶赴洛阳的甄尧,就一边强撑着笑脸,一边在心中大骂了一声刘表。

  强盗!好一个强盗!

  让他们甄氏出资,相助陛下讨伐长安,这事就算刘表不来登门提醒,他们也会做的,毕竟,谁为天下正统,也有这个问鼎中原的能力,已越发清楚地展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不趁着现在做点什么,难道还要等到关中平定、诸事稳妥之后吗?这刷一份贡献的事情,他们一番权衡之下,必然要做。

  反正能靠钱拉近关系的事,那都不叫事。

  结果刘表可倒好,见他们甄氏眼都不眨一下地拿出了十万石粮食,当即提议,由甄氏再拿出三万石粮食,协助冀州平稳抵达今年的秋收,为引入冀州的黄巾余党提供吃用。

  若不是他们确实出得起这个钱,刘表这人又仗着名声响亮,接连数日向冀州各郡发放告示,宣扬甄氏继承祖辈遗风,有忠君爱国之举,值此多事之秋,向朝廷接连捐献军粮,必当得到陛下的嘉奖云云……

  他是真想在刘表面前把门一关,谢绝对方到访,生怕他一张口,又想从这里咬下一口横财。

  也难怪冀州有传闻的,刘表先是接了董卓的委任赶赴荆州,奈何惜败于刘备之手,于是被俘,在被朝廷起用为使者后,仍是那单骑赴任的阵仗,逼死了韩馥。原来是靠着这样的厚脸皮,这样的大胆!

  但他已至天子治下,又在沿途见到了从冀州至河东的风貌,对于此番捐赠要大出血一番的郁闷,已尽数抛在脑后了。

  更别说,这洛阳都还未到,他就已见到了一路能和他们比拼财力的劲敌!

  若是已经付出了那么多,却还争不到头名,在陛下面前是那个“第二名”,算什么意思?

  以他的目测估计,东海麋氏的车队阵仗,似乎和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不过,他还有个最大的优势。

  冀州远比徐州距离司隶更近,他还来得及让人即刻赶回,再运一批军资入洛!

  这招摇入京的两路车队,也毫不意外地收获了洛阳百姓震惊中夹杂着钦佩的目光。

  虽说,当甄尧竖起耳朵去听他们说的话时,又忍不住黑了脸色。

  “我的天呐,这又是哪位将军缴获的不义之财?”

  “……不知道啊。”

  “陛下把孔文举发配荆州,叮嘱治下官员必须踏实办事,务实求真,这是谁这么务实,直接用钱说话?”

  “你们说,和之前荆州蔡家,还有那汝南袁氏的东西相比,谁更多些?”

  “不好说,那一批罚没所得,还是金银与书籍居多吧。”

  甄尧神情一凛,顿时意识到,自己先前的自傲,在方今这个时候尤为要不得。皇位交替,大汉重定,必然是彻底洗牌的时候,连汝南袁氏都不能保全,何况是他们家这样在数代之前才出过大司空的富户。

  还没等他开口,在远处又传来了另一个声音。

  他扭头看去,就见麋竺坐于马上,向着道旁大声说道:“诸位,此非抄没所得,是我徐州百姓感谢陛下令将领收服了青州黄巾,未入徐州为患,捐赠家资相助讨伐逆贼董卓!徐州路远,但仍愿为陛下尽一份心力。”

  甄尧脸色一变,也当即大声说道:“冀州甄氏,携粮十万石,愿助陛下平定关中!”

  十万石!

  甄尧这话一出,先前那种种好像更符合洛阳的猜测,都在这一刻被围观的众人抛到了脑后,也有若一块巨石,砸进了水潭中,激起千层巨浪。

  这是商人的投机也好,是为了防止招来清算的提前交底也好,是报国之心也好,总之出现在洛阳的,就是这十万又十万的军粮,是助力朝廷早一步攻破董卓的筹码。

  连远在徐州的富商,都费尽心思,将军粮押送而来,又还有谁能说,陛下不是这真正的天命之子!是必将令天下重归一统、欣欣向荣的中兴明主!

  ……

  “临淮鲁肃,捐粮一万五千石。”

  “东海麋竺,捐粮十万石。”

  “中山甄尧,捐粮十万……零一千石。”

  荀彧念到这里的时候,话中忽然有一阵可疑的停顿,似在犹豫,要不要告知陛下,在这两批粮草送到洛阳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插曲。

  但他这一抬眸,就见陛下望向了窗外,神情不似他想象中的轻松,而是透着几分严肃。“……陛下?您不高兴吗?”

  刘秉回过神来,缓缓说道:“我当然高兴。有这批军粮在,朝廷甚至可以不必等到秋收,就能向关中发起讨伐。但……”

  应该怎么说呢?怎么形容他现在的心情呢?

  他斟酌着一番情绪,说道:“朕……既觉欣喜,又觉恐惧。”

  “恐惧?”

  这还真是个荀彧没想到的词。对于他这主持内政的官员来说,麋、甄两家捐献的军粮,来得恰到好处,正合时宜,若是陛下愿意的话,还可以向他们宣告数年免税的圣旨,以表彰他们的忠君爱国之举。这恐惧又是从何而来。

  但这位年轻帝王的神情里,又隐约让荀彧读到了某些信息。

  刘秉的下一句话,无疑证实了他的猜测:“怨不得有人说,何必去分什么各州首富,皇帝才是天下间最有钱的人,只需要从每个百姓身上取一文,就能立刻敛财千万,只要向四海号召富户捐粮,哪怕土地仍是贫瘠,也能集齐军粮数十万石。”

  这是何等的诱惑啊。若是人的欲望不能满足,便如先帝这从亭侯继位的宗室一般,觉得什么东西都要越多越好,此刻的喜悦便会成了乐极生悲。

  刘秉怎能不在听到这一声声的宣读时,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他在现代虽然衣食富足,但也远不及此刻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样的金钱来之容易。

  “陛下……”

  刘秉忽然一笑:“哈哈哈哈文若无需担心,朕已有一杆权衡的秤在心中,何惧于此!”

  这句恐惧,只是他用来提醒自己勿忘初心的,而不是让他束手束脚,作茧自缚。

  他已不是第一天当皇帝的人了,在这一众期待的目光当中,又怎会因这纷至沓来的财货而裹足不前。

  他回首,沉声道:“洛阳有求,八方来援,朕更当早克关中,还天下清平。也唯有天下一统——方能治世救民!”

 

 

第121章 (一更)

  就算要反省治世之道,反省平衡农商地位这样的问题,那也得先统一天下,方能图谋发展。

  大一统,与四方割据,所能调度的人力物力,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所以现在,当这一批批由富商豪侠送来的军粮,注入洛阳的军粮府库当中的时候,他征讨董卓的最后一块拼图也就补齐了。

  “文若,不必等到秋收了。出兵讨董,就在眼前。”

  荀彧很难形容,听到陛下的这一番话时,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丛璧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沙雕 迪化流 三国 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