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260)

2025-08-10 评论

  站在他面前的陛下,成长得太快了。

  如果说,他刚来洛阳的时候,还一度为朝廷的野蛮重建而常觉有些无奈,现在他见到的,就已是一位心存大爱,善于反省,却又坚决果毅的皇帝统领,以及在他统治下,欣欣向荣的朝廷!

  而这句宣之于口的决断,也正是仁懦之君与仁君的区别。

  大汉何其有幸呐……

  荀彧俯首作揖:“既是如此,臣冒昧猜测,陛下也不会觉得,有一件事是徒耗财力人力的无用之举?臣是说,点将阅兵。”

  “为何会耗费财力?”刘秉有些奇怪地问道,“先帝曾于平乐观高台阅兵,这发兵之前的誓师校阅就放在此地,借用当年的场地又有何不可?洛阳已自战火中复苏,这平乐观中的晦气也已尽数除去,何必再另寻他处筑建高台呢?”

  那是昔日汉明帝建的送征高台,并非汉灵帝所独有。

  刘秉道:“传令下去,各方士卒整顿兵马,于三日后辰时,齐聚平乐观,扬我君威士气!”

  ……

  当三日后的晨光投照于洛阳城西平乐观中的时候,荀彧抬眼望向前方的长阶,忽然意识到,对于这位能将罪己诏当成宣战书的陛下来说,避谶,可能是最没必要的事情。

  反而是眼前的这片高台阔场,因今日的阅兵,重新被擦拭去了旧日蒙尘。

  连带着被擦拭去其上尘土的,还有汉明帝从长安迎回的王权标志——

  一尊三足腾空,余下一足踩踏龙雀的铜马。

  铜马位居那九丈高的小坛之上,于日光下轻盈欲飞,也像是俯瞰着此刻奔行归位,陈列大坛长阶之下的骑兵。

  铜色如金,甲光向日,同是金鳞曜曜,这铺天盖地的颜色,正如陛下所说,已将此地的浊气一扫而空。

  也恰在此时,更漏落下了最后一滴。

  “砰”的一声,战鼓巨响。

  同在此地的刘辩,几乎是在即刻间,结束了望向那马踏龙雀的雕塑,转向了长阶之下。

  因为此刻,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停下了声音,向着这唯一一支正在移动的队伍看去。

  那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今日天子冕服加身的陛下!

  他按着腰间佩剑,一步步拾级而上,以君王巡查领地一般的稳健脚步,向着上方的大坛走去。

  陈列长阶两侧的朝堂官员,都如刘辩一样,望向了步步登台的君王。

  赤底金漆的交领云纹,映衬着这张于摇曳长旈之下露出的面容,让其眉眼间彻底摆脱了稚气,平添一份威严。

  两肩处,是星辰托举着三足金乌与蟾蜍,昭示着汉家天子肩负日月的重任。

  而蔓延于玄色大袖之上的龙纹,随着他的脚步折射着金辉,一如当日誓师渡江时一样,直跳入所有人的眼底。

  咚咚急响,鼓声未歇,正与天子登台的脚步同调,让自近处望向陛下,自远处遥望君王背影的臣子士卒,都随之心血震荡。

  “……还有谁比他更适合做这个皇帝呢?”

  虽然刘辩早就已经用这个事实说服了自己,但在这一幕冲击眼帘的时候,他依然又一次,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再度重复了一遍。

  可又或许,此刻说出这句话的,并不只是他而已,只是与他发出这句感慨的意义稍有不同。

  他们是真的在感慨,在这汉室倾颓之时,有幸遇到了这样一位明君!

  他仍然年轻,背影也不若武将一般宽敞结实,但当他终于踏上那三重华盖之下的大坛之时,没人会怀疑,他不能如这件冕服的章纹陈设一般,托举日月青天,匡扶天下。

  刘秉转过了头来,白玉旈无可避免地在这转头间碰撞在了一处,也正在这一晃而过间,又一次露出了天子那年轻而朝气的面容。

  因甲兵万人陈列在前,或许光用朝气,还远不足以形容他此刻的神情。

  那是一种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连带着他的声音,也远比平日里铿锵有声:“朕,承袭汉志,忝为君王,当肃清叛逆,平定四海,令百姓安生,令老幼有依!”

  “今有董卓倒行逆施,篡政另立,霸占关中,妄图僭越,朕既上定冀青,下抚荆扬,得众臣效力,群贤服膺,正值兵精粮足之时,岂能再容逆贼割据为祸!”

  “当——发兵讨贼,逐猎关中,以定天下!”

  他忽然在此刻,一把抽出了腰间的长剑,直指向前。

  原本因君王开口而停下的鼓声,又一次大作轰鸣。

  与此同时,还有一阵阵浪潮一般的呼喊,自下方士卒的口中发出。

  “杀!杀!杀!”

  “逐猎关中,征讨董贼!”

  “陛下万岁——”

  “讨贼!讨贼!”

  因捐献了军粮而在此地拥有了一方席位的甄尧,被这排山倒海、气势惊人的呐喊惊得两眼发直,忽然无比庆幸,自己在被刘表找上门来的时候,并未做出任何不当的举动,最多就是在心中暗骂了两句。

  一句“逐猎”,昭示着陛下已再未将一度废立的正统与否看在心中,有着绝对的自信与绝对的坦荡,向着身处关中的董卓,发出了真正的宣战号令。

  董卓是如此,其他人也是如此。

  大权在握、河东复起的君王为了重定秩序,打碎陈年弊病,无需向任何人妥协,也势必要以这滚滚车轮,碾压向那些自以为沉默就可以糊弄过关的庸人。

  若是他中山甄氏并未给出这样及时而又有效的支援,当董卓覆灭的时候,下一个被清算的会不会就是他?

  因这已是一件不会实现的假设,甄尧在此时无法给出答案。

  他只能无比震撼地看到,汉家天子与那王权铜马的俯瞰之下,是一支支招展的战旗,是一名名整装备战的士卒,哪怕这一次,天子不需要那“无上将军”的名号,统领的也是一支真正的精锐雄狮铁骑。

  而随着天子的收剑入鞘,所有的呐喊宣威,又忽然被捂住了嘴一般,纪律严明地戛然而止。

  “宣旨!”

  陛下的一句命令,让尚书郎携旨出列。

  也已有一名名早已蓄势待命的传令官,顺着高台与校场排开,确保这随即宣读的圣旨,能够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荀彧手执圣旨,宣读出声:“陛下有令,围剿董卓,重振汉家声威,出征将士数万,当以军纪法度为先,不可轻慢将令,贻误军机,不可扰乱军营,临阵脱逃,不可背国弃民,贪生怕死!军令既下,当闻鼓而进,闻金则退,举旗则起,落旗则伏。当下,兵马已动,粮草同行,直取长安!”

  朝廷兵马,已非昔日还需要靠着诱骗才能击败吕布的贼兵,而是各路齐整,威风赫赫,自当严守军纪,在陛下面前,争出个表现来。

  华盖之下,刘秉的声音,又一次响起在了众臣的面前。

  “屯骑校尉赵云何在!”

  “臣在!”轻骑甲胄在身的英武将领向这长阶的当中迈开了一步,抱拳拱手。他所统领的屯骑营精锐,也在此刻,于校场之上挺直了腰杆,一正军旗,像是响应着这位将领的表现。

  不必多言,也能让人瞧出,那是怎样的一路沉稳之中暗藏锐气的骑兵。

  “白波校尉徐晃何在!”

  “臣在!”步兵轻甲,包裹着这位面容刚毅的将领,让他在迈步而出时,几乎已无法看出,他也曾流落贼寇之中,就连他统率的步兵,在一年前,还是要被陛下捉拿的贼党。

  但他们如今,已因挖盐掘矿的体力活打熬了心性,又在陛下的治下吃饱了饭食,迎风照日下,与日行百里的精锐有何区别?

  刘秉虽有些遗憾,张燕并不在此,但眼见这两路于他而言也算元从的兵马,拿出了这般令人满意的表现,不觉在神情中又添一份出鞘的锐气。

  “陷阵校尉高顺何在!”

  “金吾校尉马超何在!”

  “射声校尉太史慈何在!”

  一声声点将,让三位各有千秋的将领纷纷出列,将他们和其所部,都陈列在了陛下的面前。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丛璧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沙雕 迪化流 三国 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