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180)

2025-09-13 评论

  “司空早就想请几位军师进去,只方才还在处理伤势,见不得风,还请几位见谅。”

  “大公子言重。”

  顾至瞧着曹昂面上的疲态与忧色,众目睽睽之下,到底不好说些什么,只略说了几句场面话,就随着曹昂进入主帐。

  刚进入帐内,还未顿足,他就听到曹操发出一声幽长的叹息。

 

 

第131章 接手

  这声叹息太过明显, 仿佛刻意卡在几人进来的那一刻。

  顾至看向营帐正中央。曹操正躺在一方窄榻上,头发凌乱,右脸分布着血迹与灰尘, 腿上包着一条白布,看上去颇为狼狈。

  在顾至等人等候在外,医丞为曹操诊断伤势的这段时间里,曹操有许多时间整理仪容,不让狼狈的模样展现在谋臣的眼中, 可他偏偏不那么做。

  引着几人入内的曹昂悄然退到一侧,并不说话。

  身高体宽,手臂粗壮的典韦, 与曹操的族弟曹洪一左一右地守在两侧, 同样沉默不言。

  顾至三人就此与曹操正面相对, 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应当主动询问, 表示关切。

  然而顾至此刻不太想顺着曹操的念头表演,对此一声不吭。戏志才又不是主动找话题的性子。

  这表达关切的工作,就当仁不让地落在了郭嘉的身上。

  郭嘉甚是自觉地上前, 行了一礼,在曹操榻边坐下:

  “主公可还安好?”

  有了郭嘉带头, 顾至与戏志才便同样行了一礼, 闷声不响地坐在离榻稍远的地方。

  “我这道伤口看着严重, 倒是没有大碍,只是元让与随军的士兵……”

  在混乱的突袭中,夏侯惇被流矢射中左目, 大量士兵伤亡,这样的结果,比起失败本身, 更让曹操咬牙切齿。

  郭嘉并不知夏侯惇的伤势,但他对曹军这次行动的结果有所耳闻。

  在真切地关心了曹操几句后,他进入正题:

  “主公有什么打算?”

  曹操道:“这次行军,孤只带了半数人马。凭借留在营内的兵力,若能与孝先、公明的军队汇合,未必没有再战之力,只是……”

  这个巧妙的停顿,足以让郭嘉猜到曹操的未尽之言。

  只是,以眼下的场景,话已逼到嘴边,他不能不问。

  “主公的意思是?”

  “曼成、文谦在豫州、徐州镇守,以待不虞。”

  曹操手下的李典、乐进,以及另外几个将领,正在其他两州镇守,暂时抽不出身。

  纵使他们能抽身,带着援军来支援,也没法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赶到。

  “战局瞬息万变。如今我与元让皆受了伤,不便出战,五个将领被乱箭射死。而袁绍那头悍将云集,还有张燕助阵……”

  曹操再次叹了口气,

  “且不提孝先、公明那边是何等光景。倘若我军在与另外两军汇合前,遇到敌袭,怕是会陷入无人领战的危机。”

  顾至这下子可听明白了,曹操是在这等着呢。

  他察觉到身侧的戏志才悄然收紧拳,眉峰微皱,不由伸手扯了下身侧的衣袂。

  在曹操将暗示转为明示之前,顾至主动开口:

  “主公倘若因为无人领兵而忧虑,我这倒有一些人选。”

  曹操蓦地转头,看向顾至。

  起初他以为顾至是想毛遂自荐,可当他听到“一些人选”这几个字,刚冒出头的喜悦被瞬间踩熄。

  不是有“一个人选”,而是有“一些人选”,这显然不是自荐的开端。

  然而曹操脸上没有露出丝毫异色,只是神色如常地反问:

  “是哪些人选?”

  顾至报出三个名字。曹操重复念着“徐质”“贾信”“牛金”这三个名字,隐约觉得似曾相识,又想不出缘由。

  守在曹操旁侧的曹洪神色奇异,悄悄凑到曹操耳旁,似在告诉曹操,这三个究竟是什么人。

  在听到这三个恰巧都在营内,且都来自顾至在温县曾经带过的那支部曲时,曹操惊讶了一瞬。

  等曹洪继续告诉他,除了在守卫东郡时因为立功而被升为校尉的徐质,剩下的两人在曹营多年,不过堪堪晋升到屯长的职位时,曹操的眼中亦流露出几分异色。

  在某个瞬间,他以为顾至是在于自己开玩笑,或者随便凑了两人敷衍自己。

  但曹操这些年对顾至也算有所了解。在有关战局的大事上,顾至从来不会为了应付而胡来。

  因此,在短暂的忧虑后,曹操还是派人去请这三人,而后对顾至半是玩笑地说道。

  “这三人都来自明远带过的那支小队?若非知晓明远的为人,我还当明远这次的举荐另有他意。”

  曹操坦然地表示自己的疑问,顾至便也同样坦然地回答。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1]。举荐人才,当以才能为先,而不因亲疏而避忌。那三人,确有将才,并非妄言。”

  更何况,除了徐质,他与另外两人其实算不得特别熟悉。

  再加上三人这些年一直留在夏侯惇的队伍中,随着夏侯惇或出征,或在东郡镇守,顾至与他们几乎见不着面,还真的算不上“任亲”。

  曹操疑道:“三人既有将才,明远前些年为何不向孤举荐?莫非是近日方才探明这三人的才能?”

  在过去八年的时间里,顾至从未替他举荐过人才,也从来没有提过这三个人。

  倘若这三人确实有领军的才能,能在眼下这种危机的情况下独当一面,为什么不早点提?

  对于曹操的这个疑问,顾至回复得更加坦然,甚至可以称得上安详:

  “主公从未问过,我又何必多此一举?”

  “……”熟悉的风格,让曹操恍惚地想起八年前,初见之时,让他几次失语的回复。

  在曹操恍惚的时候,一直保持沉默的戏志才不疾不徐地开口:

  “此三人并无功绩,过去几年也并无显眼的表现。”

  这句话看上去像是对顾至口中的“将才”表示质疑,却恰到好处地指明了一个重点——

  如果不是特殊情况,要让这三个人领兵,很难服众,即使顾至向曹操举荐,曹操也很难重用这三个人,何必多此一举。

  坐在榻边的郭嘉同样开口帮腔:

  “我可不知明远什么时候有了辨识将才的眼光,莫非是因为急主公之所急,方才姑且一试?那三人我从未听说过,是好是歹,总要看了、仔细考校一番,方能知晓。”

  郭嘉的这番话,表面上也是在质疑,但他极其巧妙地给顾至递了一个台阶,还顺势抑制了曹操的期待。

  万一顾至举荐的这三个人并不能达到曹操的要求,无法统率军队,那也不是顾至的错。

  顾至只是为了帮曹操分忧,情急之下,不得不举荐“可能”得用的将才。他本身是一片好意。

  至于之前为什么不举荐,那当然是因为顾至本身就不是做这个活的。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一个念头,向曹操举荐三个不确定是否有用的将才。

  在戏志才与郭嘉的连番助攻下,曹操被成功地引导,想通了其中的关窍。

  他方才确实想岔了。顾至本来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性子。如果不是现在情况特殊,他又主动提起无人领兵这件事,顾至未必会为他举荐徐质三人。

  至此,曹操心中对顾至刚才那些话的疑虑与揣度已完全打散。

  等徐质三人过来,曹操简单地问了几个军事方面的问题,发现这三人确实言之有物,对作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顾至的这次举荐,倒不算是看走了眼。

  只是,具体操作如何,还要看战场上的实际战果。希望不要像曾经的赵括那样,只知其理,不知其用。

  曹操派人将徐质三人送出营帐,又一次转向顾至:

  “此三人可为裨将,暂领部、曲。至于主将的人选……”

  这是第二次图穷匕见。

  顾至偏偏装作看不清匕首,故意郑重其事地提出建议:

  “主公身后的曹子廉将军,可为主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积羽成扇 强强耽美文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穿书 轻松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