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210)

2025-09-13 评论

  他和刘协这些年虽然明争暗斗,但彼此心照不宣。

  他们既忌惮着另一方,又与另一方共生,无法置对方于死地。

  在宫殿里把对方毒死,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惹来更多的麻烦。

  正因为明白这一点,了解对方的理智与远见,他们才不会对另一方送来的吃食设下防备。

  日光下,曹操加快脚步,往南宫门的方向赶去。

  “他们本是天子之臣,却如此行事,将天子的安危置于脑后,还不如……”

  还不如他这个“伪诈之臣”。

  “若天子中毒驾崩,他们便可扶植二皇子登位,效仿窦阎。”

  东汉的皇宫就是一个不定期营业的绝命毒场,东汉皇帝排着队悄悄暴毙,有两个著名人士更是演都不演,大张旗鼓地投毒。

  这次,幕后之人的行动粗暴而简单,不管毒死哪一个,对他们来说都大赚特赚。

  “丞相或许可以借着此时,清理许都内的一些污浊。”

  等到离开皇宫,顾至从善如流地改了称呼,

  “还未在此恭喜丞相,达成一部分心愿。”

  曹操没能从中听到任何恭喜的意味,但他此刻无暇关注这些细枝末节,只一心想着捉捕幕后黑手。

  “许都汹涌,暗处还不知聚集了多少耳目,只恨不能一一清扫。”

  听到曹操的感叹,顾至心中微动:

  “主公若想扫出更多暗箭,不妨一退。”

  曹操问道:

  “如何退?”

  “大公子已至‘而立之年’,可为主公排忧解难。”

  曹操沉默不语。

  顾至看出曹操的犹豫,并不催促。

  曹昂比底下的兄弟大十几岁,从小就跟着曹操南征北战。

  无论是他的能力,履历,还是宽厚的性格,在军中、朝中的风评都非常正面,并未有不妥之处。

  即使曹昂的兄弟各个优秀,一个比一个出彩,有武力值不输的黄须儿,文武双优的文艺少年,天下之才独占八斗七步成诗的大文豪,智商远超于成人的超级神童……但在这十多年的差距下,长子与其余诸子之间划出一道天堑,至少十年之内难以逾越。

  曹操认为自己尚未苍老,还有十年的时间慢慢筹备,慢慢看,但顾至不想给他这个机会。

  “主公试想,若是你今日……当真饮下那杯毒酒,许都会如何?公子们会如何?”

  曹操蓦然一震。

  他并非第一次考虑继承人的问题。

  以往,他只觉得曹昂的脾性不合他的心意,只可收成,难以锐取,更进一步。因此,他心中的继任者一直悬而不决,只想再看几年,等后面的麟儿长大懂事,再细细挑选。

  最合他心意的,是他的稚子曹冲,可曹冲太过年幼,又身子骨孱弱,即使他竭尽全力护持,怕也……

  “主公若有疑虑,可借此机会暂避锋芒,探一探大公子的才能。”

  这话正中曹操心中的念头。

  “明远说得在理。”

  道完这句话,曹操略作停顿,兀然道,

  “明远可有身不由己的时候?”

  “人如草芥,身不由己。臣是人,自然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

  “孤亦然。天子亦然。”

  曹操站在前方,眺望着市井间的忙碌景象,

  “孤身居高位,却也被‘时势’裹挟,不得自由。子脩怨我,无法明白我的苦衷,家父亦怨我,从未理解我的言行。”

  顾至唇边的笑意略微浅淡,多了几分冷意:“大公子并未怨你。”

  曹操并未听出顾至言语中的异样,犹看着前方,背身询问:

  “明远,若有朝一日,孤被迫于时势,背离亲近之人……”

  “主公。”顾至打断道,

  “世间唯有‘情义’二字,不可衡量,也不可考验。”

  曹操哑然无言。片刻后,他转移话题,重新说起正事。

  在继续探讨“如何退”“该怎么退”之后,两人就此分别,各往两处。

  顾至回到住宅,通过敞开的院门,看到了熟悉的人影。

  “文若,可让我好找。”

  院中的人深衣未换,疾步而来:

  “听闻阿漻去了司空府,后又入了宫中……这般久才回来,可是被事耽搁了?”

  顾至随着荀彧进入宅邸,简单叙述宫里发生的事。

  荀彧时而蹙眉,时而凝眸。

  他没有评价这件事,只握紧顾至的手。

  炳烛趋步进屋,将一直温在炉灶上的瓦汤端了上来,放在顾至身前:

  “郎君,小心烫。”

  而后,他向着另一边规劝道:

  “主君,顾郎已经回到家中,你总该安下心,用一些飧食吧?”

  对上旁边投来的目光,荀彧出言道:

  “我知炳烛用心疾苦,可莫要在阿漻面前告我的状。”

  因着这句话,先前的少许忧悒随之消散。

  顾至握紧荀彧的手,半玩笑半认真地回答:

  “何需炳烛告状,文若的心声,我可以用心倾听。”

  荀彧一怔,眸中多了一分郑重:

  “我自不敢瞒着阿漻。”

  两人带着心事,品尝这顿美味的晚餐。

  等用完餐,在院中走动消食,顾至先一步开口:

  “仲豫兄长……似乎身子欠妥。”

  他没有提荀采的事,担心触及荀彧的伤痛。而荀悦的病颇为紧急,他不得不提。

  荀彧的眼中溢出浓厚的担忧:

  “上回我登门造访,便有所察觉……昨日请来颍川的名医,为阿兄诊治,却也找不到根治之法。”

  顾至不愿他伤神,立即道:

  “我识得一位良医,或许能为仲豫兄长诊治。”

  顾至口中的良医,不是左慈师徒,而是张机。

  张机字仲景,出自诗礼之家,因个人兴趣与救助士人的志向而走上学医的道路。

  早在前些年,出于有备无患的考虑,顾至结识了在南阳老家研究医术的张机,用一些后世的思路帮张机解决了某个药物冲突的疑问,因此与他引为知交。

  这几年,顾至定期与张机保持联系,时常与他互通书信。

  曹冲病重时,因着找不到能治顽疾的医者,顾至私下向曹昂引荐张机。张机素来怜贫惜弱,当得知被顽疾折磨的人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童时,他二话不说,骑着快马赶赴许都,治病救人。

  “数月前,曹家的小公子病重,全赖张神医杏林妙手,治愈小公子的顽疾。”

  因为张机不喜官场,在治好曹冲的病后,他就早早离开,甚至未来得及与顾至打招呼。

  “张神医如今在颍川坐诊,待我明日写信……”

  只是这次又要劳老朋友跑一趟。哪怕张机素来以救人为己任,从不觉得麻烦,他也有些赧然。

  此次事后,怎么也得好好感谢这位老友。

  荀彧心绪稍解,将自己今天的行程一一道出。

  当曹操委婉地提出称公的念头,而荀彧以“名不正而言不顺”作答后,他被天子召入宫中,谈论的同样是城中的谶纬之言。

  “……天子亦与我饮了两杯佳酿,只那一壶佳酿中,并未被人投下毒汁。”

  交握的指尖骤然收紧,顾至蓦然抬头,眼中的暗芒汇聚于一处。

  早已模糊成灰,被他遗忘的梦境,再次浮现出清晰的模样。

 

 

第155章 病倒

  那个让他记不清晰, 但耿耿于怀的梦境始终萦绕在顾至的心头。

  他不愿往最糟的方向想,却遏制不住心中源源不断的猜测。

  刘协真的对下毒之事一无所知?那个梦境究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忧的幻想, 还是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真实?

  动摇与迟疑只持续了一瞬。

  顾至没有任自己陷入负面思绪。他相信自己不会让荀彧陷入危境,哪怕在前几个世界他们只是陌路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积羽成扇 强强耽美文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穿书 轻松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