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46)

2025-09-13 评论

  人真的不能脑补,一脑补就头痛欲裂,只想疯狂掐人中。

  顾至瞧着曹操变幻莫测的神色,一时之间摸不准他这是什么意思。

  还不知道自己给未来老板留下深刻阴影的顾至,举起随身携带的水囊,“吨吨吨”地饮了几口。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声汇报。

  “主公,荀君到了。”

 

 

第27章 谋取东郡2

  荀彧入内, 听完曹操的叙说,只是问了一句:

  “以东郡为立足之地,主公可想好了?”

  东郡位于兖州东部, 是四战之地,极其危险。

  西面有黑山军侵扰,东面有青州黄巾进犯,西北方向的并州——白波军、南匈奴、休屠各,接连兴妖作乱。

  光是查看舆图, 就能让人眼前一黑的程度。

  相比之下,更西面的西凉兵反而只是毛毛雨,称不上威胁。

  曹操也知道——夺东郡并非最好的选择, 可他没得选。

  何况, 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 如果瞻前顾后, 不敢作为,只怕等他五六十岁,还要仰人鼻息, 一事无成。

  “机在于应事,不可不为。”曹操眸光沉沉, 带着一往无前的决心。

  如果拿不到东郡, 他不会死盯着兖州的地界不放, 可既然机会摆在了他的眼前,他怎么也该尽力争取一番。

  乱世之下,时局变化得太快, 即使随机应变也难免有做错的时候,却又不能因为害怕决策错误,而完全不敢放手去做。

  荀彧听懂了他的意思, 跽坐而揖。

  “主公欲取东郡,需静待良机,更要做好两手准备。

  “敢问主公,人,够用否,粮,够用否?”

  曹操颔首,又摇首:“兵在于精,不在于多。子孝率领的数千个江、淮健儿骁勇善战,纵然远不及黑山之数,但若利用地势伏击,胜败未定。”

  复又叹气道,“论冲锋陷阵,我有子孝、元让、妙才,可要说到决胜于千里之外,绸缪帷幄——”

  曹操不经意地瞥了顾至一眼,见他毫无反应,徐徐收回,

  “我的身旁,只有文若与奉孝二人。而今,奉孝又病了……”

  将才难得,算无遗策的谋士更是凤毛麟角。

  策谋之事,唯有多人计议,才不会偏听偏信,铸下大错。

  更重要的是——作为主公,不仅需要在身边留一些人出谋划策,时时规劝,还需要在前线安排监军、随军的谋臣。

  他,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四个人,至少也要配备六个幕僚。

  他现在却只有两个半。

  一个效力,一个病着——最后半个没病,却更胜有病。

  如今,唯一扛起“智囊”大梁,唯一靠谱的就只有荀彧一人。

  想到这,曹操看向荀彧的目光愈加炯然。

  荀彧早已看出曹操的窘迫,也为此思虑已久。

  他想举荐荀攸与钟繇,只是二人被困长安,短时间内难以脱身。

  要说其他合适的人选……

  “彧有一好友,姓戏名焕,字志才,亦是颍川人士……”

  听到熟悉的名字,顾至稍稍抬头,往荀彧的方向扫了一眼。

  荀彧察觉到这一眼,话语微顿,

  “志才博物洽闻、能谋善断,见小而知大,可为主公之臂助。”

  曹操颇为怡悦。荀彧介绍的这些良才……他一个都没听过,但有郭嘉在前,曹操对荀彧的识人之能没有半点质疑。

  “若能收揽此人,则诸事可定矣。”

  顾至听着两人的对谈,忽然开口:

  “荀君知道戏志才在何处?”

  荀彧答:“志才去岁在阳城养病,因董卓作乱,搬到平丘。只我与他数年未见,断了音讯……”

  平丘县位于陈留郡。闻言,曹操当即笑道:

  “倒是巧了,陈留太守张邈与我有旧,待我写一封尺素,让他帮忙寻上一寻。”

  顾至故作疑惑:“可我怎么听说……戏志才前几日在东郡住着。”

  荀彧没有询问顾至消息的来源,只是缓缓颔首,认真地回望:“敢问顾郎,可知志才现下在何处?”

  “不知。倒是听驿舍的掌柜提了一嘴——戏志才曾提过‘温县’,兴许会来温县也不一定。”

  曹操的视线在二人之间来回,沉吟不语。

  坐在曹操身后,缄默已久的曹昂终于忍不住询问:“莫非先生也与荀君一样,与戏志才相识?”

  顾至总不好说“戏志才好像认识‘我’,但‘我’不认识他”。

  便只是似是而非地道:

  “同为颍川人士,总会有所耳闻。”

  曹操没有深究,决定两手都抓。

  “一会儿我便写信,派人送往陈留。至于温县……也让一支小兵去那守着,若见到人,便将志才请过来。”

  接下来有关粮草的探讨,顾至没有心思再听,径直起身。

  他指着曹操桌案上的几卷竹简道:

  “营中无聊,不知将军可否割爱,借一卷书予我?”

  古代没有手机与电脑,也没有桌游卡牌,就只能靠着看书、睡觉、吃零嘴打发时间。

  这几天他睡也睡烦了,吃也吃腻了,行军路上也没几样东西能入口,此刻看到曹操桌上的竹简,顿时来了兴致。

  曹操取过最右边的一卷竹简,递给顾至:“此为《穆天子传》上册,你且拿去。若觉得有趣,想看中册与下册,再来我这取。”

  《穆天子传》统共只有八千多字,还分上中下。

  顾至第一次对古代竹简的记载效率有了深刻的理解。

  虽然两三千字的东西只够他看五分钟,但有总比没有好。

  何况,他以前所穿越的朝代都已发明了纸张,见不着竹简的身影,如今有机会看一看竹简制成的书,倒也别有意趣。

  顾至抛开了对现代书籍与电子榨菜的怀念,接过厚且沉的竹简,道了声谢,掀帘而出。

  他离开营帐,只走出一二十步,就瞥见东侧第八个营帐后方,正猫猫祟祟地蹲着好几个小孩。

  粗略一看,是曹操与夏侯渊家的几个孩子。

  夏侯渊家的老大老二都已取了大名,一个叫夏侯衡,一个叫夏侯霸,都到了幼学的年纪。

  两人头上梳着两只总角,像是两只小山羊,一左一右地牵着年仅三岁的从妹。

  夏侯衡往顾至的方向瞥了一眼,与曹家阿猊嚼耳朵:

  “阿猊,这就是让你吃了大亏,害你挨骂,又被逼着敬酒的南冠之客?”

  阿猊神色肃穆。对着比自己大四岁的从兄,他没有多少敬重,反而如同一个小大人一般,圆润的面颊紧紧皱着:

  “不要多事。”

  “蛤?你这小子,我可是为了替你出头。”

  夏侯衡撇了撇嘴,再次将目光投向顾至,

  “瞧着瘦瘦弱弱,普普通通,除了长得好了些,个子高了些,面白了些,年少了些,与谯县那些装腔作势的宾客也没什么不同。”

  阿猊没有说话。他的脑中浮现出温县,井边,顾至按着细作的脑袋像揉面团的画面,后脑勺仿佛也随之隐隐作痛。

  他无声叹了口气,带着看透一切的寂寥,揣着袖,转向夏侯霸:

  “二从兄,你也劝一下。”

  夏侯霸同款揣袖,老神在在:

  “不撞南墙头不破,他要撞就让他撞。”

  夏侯衡:“……”

  他磨了磨小虎牙,松开从妹的手。

  “你们且瞧着吧。”

  他从怀里取出一只巴掌大的木匣,打开匣盖。

  里面躺着一只灰黑色的小虫,个头扁平,挫着六条腿,披着一层细毛。后背那米黄色的斑纹,像是农人随手洒在地上喂鸡的粟米,零散而随意。

  这是椿象,民间称之为“臭蜚”“臭屁虫”,受到惊吓时会释放奇臭无比的气体,比消化不良之人的排泄之气还臭。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积羽成扇 强强耽美文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穿书 轻松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