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男穿到古代冲喜(140)

2025-10-14 评论

  四叔家另外两个孩子太小,天气寒冷加上长途奔波怕他们受不住,便都留在鄯州由方菱的母亲照看着。

  方菱跟李氏有十多年没见过面了,乍一见面都是唏嘘不已,特别是李氏因为这段时间的奔波明显苍老的不少,两鬓都有了几根白发。

  “一晃咱们都老了,孩子也都大了。”

  “谁说不是呢,也不知道这三个孩子如今什么样了。”

  提起儿子方菱便红了眼眶,她已经两年多没见过青淮了,当娘的哪有不惦记自己孩子的,这次说什么都要过来陪着他一起到科举结束。

 

 

第110章 

  方菱这次来也不光是为了儿子,还想着帮相公活动活动关系。

  自打陈靖被调到鄯州后,花了两年时间将鄯州治理的十分出色,前两年考评都是上等,如今到了第三年,如果不出打错应该可以平调回好一点的州府。

  陈靖的年纪不小了,过了年四十有二,在古人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的年纪,他这已经算是即将步入老年了,若再不能更进一步,很难入京。

  方菱的祖家就在冀州,她家中三个兄长,除了大哥继承祖业外,其他两个哥哥都在上京为官,二哥是从五品的大理寺少卿,三哥是正五品的御史中丞。

  若是能得两位哥哥帮忙,在吏部走动好关系,明年考核后能把陈靖调回莱州、冀州就好了。

  除此之外方菱最关心的还是儿子的科举,“眼下已经十一月份了,也不知他们回没回来,年底赶不回来怕是会耽搁了县试。”

  “四婶不用担心,粱老比他们三个还在意这次科举,不可能让他们误了时间。”

  这话确实不假,粱伯卿对儿子那一片淳淳教诲之心比陈靖都强,也是这爷俩对了眼缘,这么多年相处的堪比父子。

  方菱这次来身边只带了两个仆从和一个婆子,王瑛将西厢房收拾出来让她住下。

  这院子租的时候就小了,只是那会儿没钱就一直凑合着,看看夏天冰棍的生意怎么样,若是能像冬天这么赚钱,明年兴许就能在府城买套自己的房子。

  *

  年关将至,王瑛将准备好的年货,找了脚行分别给三姑和大舅那边送过去。

  上次大舅那边来信的时候说今年都不容易,不让王瑛他们再送年货,但眼下手头宽裕便不想断了。

  没想到大舅那边也是这么想的,腊月初六年礼便送了过来,除了吃的用的还有六匹细布料和二百两银票。

  李氏看到这些东西鼻子一酸眼眶登时就红了,这么多年大哥其实都是惦记着她的,生怕她日子不好过。

  腊月初八县城也送来了年礼,还是曹坤亲自赶车送过来的。

  一见到他李氏激动够呛,“你咋过来了,你娘和秋儿他们都还好吧?”

  “托伯母的福,家里一切都好,就是县里缺粮缺粮厉害。

  这场大水虽没怎么淹坏房子,但周围的庄子上的庄稼都冲毁了,秋天颗粒无收。粮商坐地起价,一斗米价六百文,百姓吃不起粮便开始偷抢,衙门不作为龙泉县乱成一团。”

  李氏一听吓得揪住胸口的衣服,“唉哟!家里没事吧?”

  “没啥事,多亏了嫂子给了那么多粮,一家子都没挨着饿。我在脚行干过七八年,认识不少朋友,后期把人组织到一起每天在家附近巡逻,遇见想要偷抢的就把人打跑。”

  光是听着就知道凶险万分。

  王瑛道:“那现在如何了?”

  “十月末的时候朝廷的赈灾粮食才陆续发下来,城中百姓好了许多,不过也有不少人饿死在家中,现下县城的粮价还居高不下,我这次来想着顺路在府城买些粮运回去,转手能赚点银钱。”

  曹坤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带着十多个伙计赶着七辆马车一起来的,其他人被他安置在城中的驿站里没过来。

  脚行大掌柜的水患时带着几个兄弟出去买粮,结果半路被劫了,车马和粮食都没了,人也死在了外头。

  逃回来的伙计主动找到曹坤,希望他能接手脚行,如今他算是脚行的大当家。

  王瑛道:“刚好我认识城中粮行的东家,今天休息一日,明天带你过去问问价格。”

  曹坤惊喜不已,原以为到了府城还得自己去打听粮价,没想到表嫂竟然结识了粮行的大东家!心里对王瑛的敬佩之情更胜。

  晌午王瑛在祥和楼定了桌饭菜,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顿饭。

  四婶还是头一次见曹坤,把提前准备给秋儿的孩子贺礼交给他,是一副跟元宝一模一样的银项圈。

  “秋儿成亲的时候,我和你四舅都在鄯州回不来,本想着等过了年,青淮县试的时候一起回去看看你们,如今你来了正好把东西带回去。”

  “多谢四舅母。”

  “不必拘礼,咱们家人口单薄,亲戚们离着又远不能时常走动,只盼着你们小辈能往一起凑合,拧成一股绳过的越好我们才放心。”

  古代讲究的是人丁兴旺,一家子齐心协力过日子。

  照比世家大族来说,陈家确实人丁单薄,二房暂且不论,大房只有青岩和青淮两个男丁和青芸一个姑娘,陈靖是俩儿一女,但小儿子今年才五岁,跟他们差的太多了。

  三姑只有两个哥儿,如今都嫁了出去。

  林穗是十月份成的亲,婚事办的很简单,只男方那边摆了几桌喜酒,请了县城的几个亲戚。

  府城这边没给消息,离着这么远王瑛他们又刚刚安置下来,陈容不愿劳烦他们再跑一趟。

  李氏惊讶道:“穗儿成亲了,不是说明年才成亲吗?”

  曹坤道:“是黄家那边着急,穗儿自己也乐意,两相商量下来就把婚事办了。”

  提起这个弟婿曹坤不太喜欢,黄永仗着自己读过几年书,说话总是一副眼高于顶的模样,嫌弃曹坤是做脚行的商人,每次见面都是不冷不热的。

  时间久了曹坤也懒得搭理他,自家几个表兄表弟读书比他厉害多了,也没见像他这样目中无人的。

  不过这些话只跟林秋念叨过几次,其他人没提过,毕竟都是亲戚不愿意闹得太难看。

  一顿饭吃到日头偏西才散场,大伙步行着回了家。

  曹坤还得去客栈去瞧伙计们,约好明天一早过来跟着王瑛去拜访粮行的东家。

  晚上王瑛带着元宝进了试验田,距离上次来已经过了大半个月,元宝高兴的在里面蹦蹦跳跳一会儿揪个果子,一会摘朵小花。

  王瑛则把这这段时间赚的银钱清点一下,明日拉到钱庄都兑换成银子省的占地方。

  从开业到现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一共赚了四百七十多贯,加上之前剩的银子,如今手里又有六百多贯钱了。

  距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试验田里第二批的蔬菜也已经陆续成熟,目测过年前后还能卖一段高峰期,把这一茬菜卖完手里的银子至少能攒到一千两!

  明年再攒一年,差不多就够在府城买自己的房子了。租房住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妥善安置下来才好。

  收拾完钱王瑛又看了看青岩这几日留的字条,回来的时候因为天气寒冷海边都结了冰不能乘船,只能坐车往回走。

  前日抵达徐州,路程已经过半。

  他们这一路也是走得颇为艰辛,南地气候温暖,北方天气寒冷,过了淮河秦岭,气温陡然降低。尽管穿的足够保暖,几个人还是先后染上风寒。

  一行人在附近的县城休息了四五日才继续赶路。

  越往北走路越难行,有的地方积雪一尺多厚,马车行驶在上面十分艰难。

  幸好中途遇上一队押送粮饷北上的军队,领兵的将领曾在冀州任统领,正是卢老先生的侄子,粱伯卿曾与他见过一次。

  卢将军带上他们一道前行,有兵马在前面开道,后面的路程快了许多,再有十日差不多就能到冀州府了。

  王瑛高兴的抱着儿子转了两圈,“元宝,再有十多天你爹就回来了!”

  元宝现在已经能从一数到一百了,对十也有了一个概念,掰着手指道:“爹爹回来每天都能陪着元宝玩了吗?”

  “是,爹爹还能陪元宝一起堆雪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998 年下攻 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种田文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