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正堂,刘昌邑的父母坐在上首,等待两人拜堂。
秦芙蓉今日穿的也喜庆,一身紫红色对襟长袍,上面用金丝银线绣的牡丹,她本就有点丰腴,穿上这身衣服显得愈发雍容华贵。
刘父也穿了身藏青色的新袍子,头上还戴了玉冠,就连胡子都都仔细打理过。
有司仪引着二人面向北边跪拜,唱道:“一拜天赐良缘,地造佳偶!”
起身后转过身朝二老跪拜。
“二拜椿萱并茂,恩重如山!”
秦芙蓉笑容满面道:“好孩子,快起来吧。”
最后两人面对面夫妻交拜,“三拜琴瑟和鸣,永结同心!”
司仪高声道:“礼成——”
一群人簇拥着两位新人入洞房,青芸即将开启新生活~
第160章
刘家亲戚朋友多,今日来的客人也多,摆了三十多桌,哪都是人。
王瑛和林秋两人抱着孩子先找地方坐下,两人都是半夜起来的,忙活的一大早,都是又累又困。二宝太小了没过来,留在家里跟着陈容和李氏。
元宝来的时候哭了一路,这会儿两只眼睛肿的像桃儿似的,还一个劲儿抽噎呢。
王瑛帮他擦了擦眼泪道:“待会儿咱们就能看见姑姑了,以后你想姑姑了,随时都能见到。”
“真的吗?”
“真的,阿父何时骗过你?”
元宝扁扁嘴又要掉眼泪,那小模样别提多可怜了。
待了一会儿林穗端着两碗蛋羹过来了,“我去跟他们家灶上娘子要的,快让俩孩子先点垫垫肚子吧。”
元宝要自己吃,王瑛把他放在旁边,让他自己坐在凳子上吃,小麦稍微小一点,自己够不到桌子,只能让林秋抱着,林穗喂着吃。
不多时曹坤、陈家是三兄弟们过来了,“娘他们没来吗?”
王瑛道:“娘说头疼就不过来了,三姑在家看着二宝也没来,四婶倒是过来了,刚才看见熟人过去说话了。”
“饿不饿?我去给你们找点吃的垫垫肚子。”
王瑛和林秋连忙摆手,“这俩小的都吃上了,我们没事等会再吃也不迟。”
曹坤道:“刚才我们碰见武平侯了。”
林秋连忙道:“打招呼了吗?”
“嗯,侯爷说话很客气,说不知道咱家二宝这么小,贸然把咱们接过来希望不要见怪。”
林穗喂着小麦吃了口蛋羹道:“我还说呢,二宝这么小你们怎么舍得带他奔波,没想到是他派人接来的。”
林秋道:“这一路军爷都格外照顾我们,孩子也皮实,没多大事。”
曹坤点头,“我也是这么说的,侯爷说这阵子咱们家忙着青芸的婚事肯定没时间,等过几日再聚一聚。”
林穗微微翘起嘴角,心里也算是有了点底。
巳时末开席了,刘家的席面可以说是府城数一数二的,厨子都是酒楼的大师傅,菜色自然也没的说。四凉八热一共十二道菜,荤素搭配比去酒楼吃一顿都实在。
王瑛他们作为娘家人坐在最上首,菜色也比其他桌更好,大伙都饿了也不顾上什么矜持,等菜上齐了拿起筷子就开动。
期间刘昌邑过来敬酒,陈青岩知道他酒量不行也没使劲灌他,只喝了一杯就放他离开了。
这酒都是用粮食酿的,度数不算高,王瑛喝两杯都不会醉。
吃饱喝足,王瑛他们起身带着孩子去了陈青芸住的院子。
一路上林秋都在感叹,“这刘府真气派,我原以为嫂子新买的院子就够大了,没想到他家比你们那还大!”
王瑛道:“这算什么?他们住的这条街才厉害,这边的房子有钱都买不到,他们家这个院子够买咱们家十个还拐弯呢。”
林秋咂舌,“府城真是比县城讲究多了。”
穿过一条曲廊就到了东跨院,这边跟主宅相隔很远,有独立的门庭,以后如果不想住一起,直接另开门口就分成两家了。
看得出刘夫人打算的很长远,毕竟人和人相处时间久了不知会是什么样,这样都安排也是有备无患。
东跨院收拾的很干净,地上铺着整齐的石砖,旁边种了几颗冬青,修整成圆球的形状,看着十分可爱。
屋里坐着两个年轻的妇人,应当都是刘家的亲戚,见到他们过来主动起身离开。
陈青芸正在吃饺子,她早上也没吃东西,这会儿饿坏了,大姑家的嫂子给她端了一碗饺子过来。
看见王瑛他们来了,高兴的起身招呼,“快进来,吃饭了吗?”
“吃完了才过来的。”
“姑姑!”小元宝冲过去扑进她的怀里。
青芸伸手把孩子抱到腿上,“哟,元宝哭鼻子了吗,怎么眼睛这么肿啊?”
元宝不好意思的把头往她怀里藏。
王瑛道:“知道你要嫁人舍不得,哭了这么一路。”
“好元宝,姑姑没白疼你。”
姑侄俩脸贴着脸腻歪了半天,“娘她们来了吗?”
“没来,娘昨晚没睡,你走后有点头晕就留在家里休息了。”
青芸叹了口气,她最了解娘亲,肯定是一个人偷偷哭去了。
林秋道:“别担心,过两日回门就看见了,你嫁的这么近,以后什么时候想回去就回去住。”
林穗环视一周道:“你们这房子真宽敞,这雕花的拔步床,比陪嫁的那个还要好。”
青芸道:“陪嫁的床放在旁边屋子了,这张床听说是从京都送过来的,走领你们转一转。”
几个人领着孩子在新房子里转了转,东跨院一共九间屋子,跟一个两进院子差不多。东西两间主卧,中间是待客的堂屋,院子里还有书房、客房、灶房以及仆人们住的耳房。
如今整个院子只有青芸和刘昌邑两个人住,下人有一个灶上娘子和一个伺候的婆子。
王瑛道:“刘家对你也算上心,你与昌邑好好过日子,不许欺负人。”
“哎,知道了。”
时辰不早了,外面的酒席都快散了,一行人起身准备回去了。
青芸抓了把酥糖过来给两个孩子装进口袋里,“乖元宝,后天姑姑就回家了,不许再哭鼻子喽。”
“嗯。”元宝乖乖点了点头。
把人送到大门口看着他们走远,陈青芸憋着的眼泪夺目而出,她也想回家……
*
青芸的婚事办完马上也到了乡试放榜的日子。
往届乡试一般都是十月中旬放榜,之所以这么长时间才出成绩,一是考生众多,批阅卷子是件极其费力的工作。
今年冀州府一共派了八名阅卷官员,加上一名主考官,这八名官员平均一个人要批阅九十多个人的卷子,光是批卷子就要七八多天。
七百人的试卷中只能挑选出前三十名的卷子,由主考官排序确定无误后送到京都,其他州府皆是如此。
全国十七州(除西疆、南越等荒芜的地界),每个州府的卷子送到京都差不多都得花一个月的时间,最后再由京都翰林挑选出前两百名选中举人。
最后榜单分送往全国各地,中举者明年三月可以入京参加会试以及殿试。
冀州作为距离京都比较近的几个州府,两个月能收到成绩已经算好的了,其他州府可能更久才能收到。
十月初九,是陈青芸回门的日子,大清早李氏便起来开始张罗吃食。
“芸儿爱吃熏鸡,待会儿让二顺去罗氏熏鸡铺子买一只,去晚了就买不到了。”
“哎。”王瑛应下。“主食包扁食如何,上次侯爷给送的野猪肉还有不少呢。”
“行,青芸爱吃白菜肉馅的。”
“不知妹夫喜欢吃什么,再炒几道家常菜。”
李氏点头,“好,你看着安排。”
王瑛进试验田拔了点小葱摘了几根嫩黄瓜,待会拌凉菜吃,试验田里的菜再过十来天差不多就成熟了,刚好天气凉快了就可以继续卖蔬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