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展示才华吗?这不对吧?
徐允:“当年裴真陷害家父,才致徐氏大难。如今家仇已雪,了无遗憾,何须证明什么?”
裴真,现任散骑常侍,是三朝元老了,崔衍昭也认识。
虽然只是能把人名和长相对上的程度。
认识的人忽然就……唉。
但如果裴真是真的陷害了别人一家,害得人家破人亡,现在被人寻仇也挺活该的。
谢珉:“陛下,我朝以孝治天下,他是为父报仇……”
崔衍昭点头:“先交付廷尉审理,如果是真的,再议不迟。”
事情处理完毕,谢云织上前:“陛下,阿父。”
她抬头看崔衍昭:“听闻陛下好清谈,妾略通一二,不知……”
她知道,上次陛下差一点就让王清与燕国来的使者清谈。虽然谢珉对她分析,崔衍昭当时八成是在发疯,但她觉得世上没有无来由的想法,陛下说不准是对清谈感兴趣的。
崔衍昭看了戴着斗笠的谢云织几眼。
穿越有一段时间,他已经懂了这个时代人的谦虚,“略通一二”的意思差不多就是遥遥领先。
会清谈,那口才一定很好。
想到这里,崔衍昭让开了点,好让谢云织关注到他身后的李秋思。
“她受了惊吓,劳累谢大娘子照顾一会。”
谢云织有些意外,但照顾一个人也就举手之劳,未犹豫便答应了。
这时清风乍起,李秋思面纱被吹开大半,露出精致娇美、楚楚可怜的半张面容。
虽然李秋思又及时捂住了脸,但看到的人还是都被硬控了几秒。
谢云织本来意外的神情变成了一种了然。
这么漂亮,也难怪陛下在乎。
只是大将军才被派走,陛下身边就出现新人……她本还以为陛下对大将军的心意能维持得久些。
*
王适安打开左寓传来的书信。
左寓先深深表达了一番独守建康的孤独与不安,再表示自己想起这是大将军的任务,就诚惶诚恐,毫不懈怠,兢兢业业,甘之若饴。
表达完百般情感后,再进入正题。
“帝携李秋思同游普济寺,遇袭,作乱之首自称东海徐允,杀裴真后束手就擒。……谢氏女谢云织率部曲平乱,帝与之谈,色欣欣然。……”
撰写书信,告知王适安建康发生的情况时,左寓本来很犹豫要不要把这些桃色绯闻加上,毕竟他一直觉得是陛下单向迷恋大将军,夜宿的事虽然目睹者众,但归根结底也就是两个男人晚上共处一室,不一定真能发生什么。
但想来想去,他还是加上了。多写几句话的事,对他和大将军都没损失。
看见崔衍昭遇袭,王适安是有些担心的,直到他看到后面的“欣欣然”。
担心全部变成了怒火。
出尔反尔是吧?
不对,当时试探崔衍昭是否有意迎娶王谢女子时,完全被崔衍昭糊弄了过去。
如果当时坚持着多问一句……
罢了,事情已经发生,而且他也早知道崔衍昭是个浪荡性子,就算承诺了也不一定能做到。
一定是因为他送去的药方有用,崔衍昭又觉得可以了。
王适安深吸几口气,忍住发怒的冲动。
镇守寿阳的人中,他职权最大,全城的将领兵士都看着他,丝毫异常的情绪都可能引来未知后果。
强行冷静下来,他想:李秋思、谢云织,最好到他回去,都只有这两个。再多就让崔衍昭好看!
作者有话说:
----------------------
大将军看到的:
1.陛下遇袭(坏消息)
2.陛下发生了一场美丽的邂逅(超级坏消息)
第19章 汇报
从普济寺回宫后,崔衍昭觉得很没有安全感。
发生在眼前的谋杀直接戳破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幻想。
这次出现的是和他没有关系的谋杀,但下次就不一定了,或许会直接出现叛军,攻破建康,大肆屠城。
这个时代屠城与否都只是将领一念之下的事,没有任何节制。
而且他并不觉得偌大国土上没有叛乱,他没有看到陈述的奏章,大有可能是因为庙堂上的诸公不想让他看到。
崔衍昭思考了很久,决定了解一下当前建康的武装力量。
至少了解后能有一点安全感……应该。
建康是丹阳郡下辖之县,左寓担任的丹阳尹其实也就是以前的丹阳郡守,只不过换了个称呼。
左寓身为丹阳郡守,而且和王适安南征数次,行军经验丰富,给崔衍昭介绍建康周边防备力量责无旁贷。
被宣召的时候,左寓很纳闷陛下好端端的忽然就要他去讲建康的防务力量。
最近建康非常稳定,也没出事啊。
世家忙着内斗,以前还会有人对他这种跟随王适安的世家叛徒隔三差五进行一次抨击,现在都没有了。
左寓对此感到非常纳闷。
但接到通知不能不去,他面子功夫还是要做足的,不然被当成证据参一下怀篡逆之心,大将军也未必能从世家手中保下他。
路上,左寓左思右想陛下究竟是什么意思,直到进宫站在太极东殿前,他才恍然大悟。
大将军如今不在,陛下心念大将军,所以把他召进来聊以慰藉。
看在大将军份上,陛下应该不会对他做别的事吧?
左寓摸了摸怀中绘着丹阳七县军事力量分布图的书简,有些忐忑地走进去。
他在下首坐好,宫人起身离开,准备关上殿门。
左寓着急道:“别!别关!”
急得额头一瞬间汗都出来了。
崔衍昭:“?”
宫人怔住,手扶在门框上,不知道该不该放下。
左寓声音低下来:“臣怕大将军误会。”
崔衍昭愣住,片刻后诧异道:“你们之间这点信任都没有?”
王适安怎么连团队内部信任关系都搞不好?这让他对王适安篡位的成功率有点担心啊。
听清崔衍昭的话,左寓像是被雷炸了一下。
怎么会,大将军会不信任他?
大将军把他留在建康,正是需要他在建康出力,是一种比对其他任何亲信都高的信任!
绝对不会是不信任!
崔衍昭也就问问,转头对宫人道:“退下吧。”
然后继续看向左寓:“朕想知道建康以及建康周边各县的军备,劳烦爱卿为朕讲解。”
声音温和,和他表现出来的形象一样,仁弱无害。
但是也挺会给人插刀子的,而且还是阳谋,若他不坚定一点,说不定真的就被挑拨成功了。
左寓从心底的一声声爆鸣里回过神,取出书简。
“建康城中军士数量,包括宫内禁军一共一千人。”
崔衍昭:“……?”
多少?
一千?
建康是首都吧,首都里的武装力量总共就一千人?
左寓:“另有八槽舰四枚。”
八槽舰崔衍昭知道,是江南的战船,共有四层,高十二丈,用现代计量单位表达一下就是高四十米左右。在这个时期算是很了不起的工艺了。
但武器再厉害,没人上也不顶用。
崔衍昭:“那建康周边?”
左寓:“建康北郊、建康南面的丹阳县,以及越城,一共有虎班突骑一千二,普通兵士两千,舰船十艘。”
崔衍昭把左寓指着的书简拿过来,反复确认,发现左寓说的一个没错。
建康和建康周边的防卫力量全加起来,也不过四千多人。
首都是这样,全国其他地方更不用说。
要北伐的话,起码得凑个四五万人的队伍吧。
崔衍昭叹了一口气,幽幽地看着左寓。
左寓脸不受控制地一红。
陛下不会真让他代替大将军吧?
这,这不能!
陛下之貌确实不负其名,但他是有底线的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