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此人又太直愣,一心扑在那所谓江湖道义之上,觉得秦枭和楚九辩所作所为皆是利国利民,那便不该反。
谁都知道这两人拱卫的天下不该反。
可若是不反,陆家便再不会有任何荣光,只会逐渐没落。
陆有为不愿,也不能让陆家在他这一辈没落下去,他必须赌一次,否则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秦枭和楚九辩最后的清算。
“散了吧。”他哑声道。
待众人都离开了,他才又叫了下属来,将一封密信递给他,叫他送去漠北。
半年时间匆匆而过。
九月底,陆尧和秦川,与国子监算学科目的学子们一同回京。
他们已经完成了除藩王封地之外,所有地区的土地清丈,百姓们得了田地,对着朝廷是感恩戴德。
那些富户们忌惮着朝廷的兵力,又隐隐猜到战事将起,也都安安分分,不敢多做其他事。
总归战事起来之后,天下或许就会大乱。
比起田地,还是金银财宝更能傍身。
因而陆尧和秦川这一趟行程算得上顺利,要不是路上耽误的时间长,他们早就回京了。
这一次陆尧和学子们都算是立了大功,楚九辩和秦枭在朝中又越来越强势,因而他们没在意世家高官们的反对,执意将这些学子都送进了朝堂,叫他们成功入仕。
陆尧更是其中佼佼者,直接被楚九辩提拔到了吏部,成为员外郎,仅次于郎中王毓。
王毓此人在王家本该属于家主一派,但他本人不在意这些斗争,因而家中斗成什么样,他都是该如何就如何。
甚至因为这大半年来,楚九辩对他的关照,以及礼部尚书王致远的熏陶,他心中的天平是偏向朝廷的。
所以在王家,家主和少主谁与朝廷更亲近,他就与谁更亲近。
可以说,吏部如今除了还吊着一口气的尚书萧怀冠,已经是楚九辩这位“吏部侍郎”的一言堂。
如此不过几日。
十月初,谈雨竹也从东北回到京城。
她已经与女真部族谈成了合作,合同上的条款,东北百姓对朝廷的拥护,以及已经拿回来的第一批货物——一百二十匹良驹,都证明了她此次差事办得有多漂亮。
她能入仕为官自然无人置喙。
始终配合着她,帮了她许多忙的礼部员外郎蔡鹏,自然也该升一升了。
只还有一位......
“陛下。”谈雨竹汇报完自己的“战绩”后,又道,“臣还有一事要禀。”
她刚说完这句,站在她身后的官员队伍中,始终没开口说过话的王文耀,瞬间就面如死灰。
“爱卿请讲。”百里鸿道。
谈雨竹道:“臣请陛下罢黜礼部员外郎王文耀的官职!”
话音落,满朝静默。
刑部侍郎王汝臻脸色一变,倏然看向殿中站着的王文耀。
在看到对方那摇摇欲坠的身形时,心便沉了下去。
他是家主一派,但最近家主一派被少主那边的势力打压得几乎抬不起头来。
好在王致远还不算糊涂,帮着王文耀入仕,还给了他这样一个立功的好机会。
只要王文耀安安稳稳完成这次的差事回京,那他便定会升职,家主一派在朝中和家中的话语权也会更上一层。
虽然王文耀已经入仕,不会再回去当家主,但等到家主百年之后,王其琛真当了家主,也要看王文耀这个朝廷高官的脸色。
可现在对方刚一回来,就被谈雨竹参了一本要罢官。
也不知对方到底做了什么事。
王汝臻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一件很简单的事,怎么就出了岔子。
这次行程,王文耀其实都不用做什么,只需跟着谈雨竹和蔡鹏就能喝上肉汤。
甚至因为东北边城那边的郡守还是王家子弟,所以王文耀在那里的日子也定过得舒坦,舒舒服服就能得了功劳的事,怎么就会出错?!
王汝臻有些头疼。
主要是他之前并未收到王文耀和家主任何的提示,每每他问起,也都说一切顺利,于是今日朝中这一出,他是一点准备都没有。
他只能想着,先听听是怎么回事,再想办法保住王文耀的官职。
可叫他没想到的是,王文耀这次竟真的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
他居然暗暗修改了谈雨竹拟定好的协议,在互市条款中加了一条“大宁需售卖铁器给女真筑造农具”。
而且还是在已经签订好了的协议上改的!
王汝臻听完就是眼前一黑。
这个蠢货!
第95章 日久天长
谈雨竹这番话,不仅叫王汝臻无语,其他人也全都不知作何反应。
与蛮夷合作,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不处处提防就算了,怎么还能主动给别人提供武器?
不过王文耀会篡改协议,而不是主动与女真谈这样的合作,又显得他似乎是有些聪明的。
想必他这么做,还是有些特别的目的。
比如与女真交换些更“有用的东西”,再比如借这件事陷害谈雨竹。
若这件事谈雨竹没能提前发现,等到日后女真从大宁购买铁器,那有白纸黑字的协议在,大宁是该认还是不认?
若是认了,那他们就真的要给女真提供铁器。
届时这铁器是炼制农具还是打成兵器,谁说得准?
若是不认,那大宁便成了不守信义的一方,此后别说与女真合作,便是周边其他蛮夷国家,也定都不会再相信大宁。
大宁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二选一。
无论怎么选都是错。
而这么大的错,定需要一个人背锅,自然就只能是此次商谈的主使谈雨竹。
若是从这个角度看,王文耀若是做成此事,还真能达到陷害谈雨竹的目的。
可还是那句话,这事损害的是大宁的利益,与此前西北军“无能”,将塞国军队引入国境一样令人费解。
但西北那边有秦枭力挽狂澜,这才没给塞国真正入侵大宁的机会。
可这协议若真的签订了,那别说是秦枭,就是再加一个楚九辩,也没有其他路可以走。
这件事对大宁百害无一利,王文耀此番作为,明显就是要针对朝廷。
在大宁情势如此复杂的情况下,他若是真的做成了,朝中大半权贵虽心中不耻,也会在暗地里说他一句好谋略。
可他没做成不说,还被谈雨竹提前发现规避风险,现在还直接将他告上了早朝,那这王文耀便是又蠢又毒了。
王汝臻起初只是觉得王文耀此人真是蠢的可以。
不过缓过神来之后,他就猜到这应该是他们那位好家主的手笔,对方用那越来越没用的脑子,自以为办了一件顶顶厉害的事,可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甚至因为这一出,王文耀还没坐热乎的位置定就没了,说不得连王家其他人也会受牵连。
果不其然。
上位的秦枭冷眼扫过王文耀,语气平静道:“王大人,谈大人所言可是事实?”
王文耀早在谈雨竹开始告状的时候,就腿软跪倒在地,此刻他更是面色惨白,还强作镇定道:“大人,下官只是一时失误。且这不是没造成什么恶劣影响吗?”
王文耀抬眼看向秦枭:“而且当时谈大人发现下官的失误后,也已经罚了二十大板。”
那二十大板打得实在,他险些就废了两条腿。
因而在东北这大半年,除了最初那一个月意气风发之外,王文耀就几乎没出过院子,一直在养伤。
后面与女真谈判商议,在边城组建商会等等事情,他也都因为怕自己一瘸一拐的难看,就没插手。
回京的路上,他放下面子与谈雨竹和蔡鹏说了不少好话,本以为这件事可以就这么掀过去,却不想谈雨竹根本不放过他。
王文耀现在特意提起令自己颜面尽失的那二十大板,也是想说他已经受过罚了,这件事就该翻篇了。
可听了他的话后,秦枭不仅没放过他,反而说道:“看来谈大人到底是顾念着同僚情谊。只是这般损害国本的大事,只打二十大板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