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陪审团(56)

2025-10-09 评论

    眼前的情景使费奇十分震惊。陪审团居然团结一致,主动地采取这样的行动控制住法庭,这简直使他无法相信。而马莉事前就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更使他困惑不安。
    这准是马莉玩的把戏。一想到此,他又感到颇为振奋。对目前的事态,费奇至少还有些模模糊糊的想法,温德尔·罗尔却完全是如坠五里雾中,一点儿也摸不着头绪。看见伊斯特尔的穿着和传真件上描述的一模一样,手里又拿着那本《滚石》杂志,接着又带领陪审员们宣誓,他感到又惊又愣,只能跟着众人机械地念完誓词。但在念誓词的当儿,他并没有望着国旗。他的眼睛瞪着陪审团,尤其是伊斯特尔。他的心里一直在寻思:他妈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随着“所有人共享正义”这最后几个字的声音在室内回响,陪审员们纷纷落座,接着又步调一致地迅速环顾四周,观察人们的反应。哈金法官理了理身上穿的黑袍,翻了翻文件,仿佛已下定决心采取某种行动。可是,他能说什么呢?整个事件只不过占了30秒钟。
    多数律师都为这种廉价的爱国主义表演暗暗地感到不安。可是,嘿,陪审员们高兴就成啦,他们用得着操这份心?只有温德尔·罗尔一直目瞪口呆,不吭一声。直到一个助手用肘轻推了他一下,他才回过神来,压低嗓音和他轻声交谈。
    “我想可以传唤一位新的证人了。”法官说。他急于加速进程。
    罗尔站了起来,依然有点恍恍惚惚地说:“原告要求希罗·基尔文博士出庭。”
    证人休息室在法庭的后部,费奇趁传唤证人的当儿,悄悄溜出法庭,保镖乔斯紧随其后。二人沿街步行,走进那个年代已久的方便店。
    监视室里的那两位陪审员咨询专家,正默默地盯着屏幕。在主监视器上,原告律师正开始向基尔文博士提出问题。另一台较小的监视器,在重放效忠宣誓的场面。费奇俯身问道:“你上次看见这种场面是什么时候?”
    “是伊斯特尔,”靠他最近的那位专家牛头不对马嘴地答道,“是伊斯特尔领的头。”
    “这还用得着你说。”费奇斥责道,“我坐在法庭后排,也看得出是伊斯特尔嘛。”费奇和往常一样不讲道理。这两个专家对马莉打来电话的事一无所知;除了他手下的斯旺森、多伊尔、潘、康拉德和霍利,这一情况他还没有告诉谁。
    “那么,这对你们的计算机分析有何影响哪?”费奇用讽刺的语气问道。
    “一锤子把我们的分析砸光啦!”
    “我想也是如此。继续监视!”他砰地一声带上门,向办公室走去。
    原告方面这一次向希罗·基尔文博士发问,换了一个律师,来自达拉斯的斯各特·曼格拉姆。此人曾经在起诉石化公司产品使人中毒的案件中发过一笔大财,现在年方42岁的他,更是对导致用户伤残甚至死亡的消费品关心备至。他是在罗尔之后,第一个掏出100万美元,为打赢这场官司而筹集资金的人。根据原告律师团的决定,他将在肺癌统计材料方面作为律师团的发言人。因而在过去4年中,他不仅日日夜夜阅读可能到手的研究报告而且还走南闯北去会见有关的专家。他办事小心谨慎,却又不惜工本,最后终于选中基尔文博士来比洛克西作证,把他的渊博知识贡献给陪审团。
    基尔文博士的英语完美地道,语速不快不慢稍微带点口音,立刻就使陪审团获得深刻的印象在法庭上,还有什么比一个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不仅有个外国姓名,而且还带点外国口音的专家,更具有说服力呢?基尔文博士来自蒙特利尔,在那里已经住了40年,这一事实只能增加他的可信度。他还没有来得及在证人席上露面,陪审员们早已端端正正地坐在各自的位子上,准备洗耳恭听了。他和曼格拉姆一问一答,道出了他那令人肃然起敬的履历,他发表的有关肺癌统计概率的大批书籍,当然是重点中之重点。
    在最后被问及证人的资格时,无可奈何的凯布尔先生只好承认,基尔文博士是这一领域合格的证人。曼格拉姆对此表示感谢,接着就开始讨论吸烟者与非吸烟者不同的肺癌死亡率。在过去20年中,基尔文博士一直在蒙特利尔大学对此进行专项研究,因而坐在证人席上向陪审团说明研究的主要结果时,显得十分轻松愉快他介绍说,他研究的对象遍及世界各地,但主要是加拿大人和美国人。就美国男子而言,一个每天抽15支香烟抽了10年的人,患肺癌的危险,要比不吸烟的大10倍。若每天吸烟的数量增加到2包,则危险要大20倍。若是像雅各布·伍德那徉每天吸3包,则患肺癌的危险就会比不吸烟者大25倍。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约翰·格里森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