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发(51)

2025-10-09 评论

    “只敢在安全处所大声说话的家伙实在太多了。”
    众人对此一警告纷纷附和。
    邹容却因此一辫子事件而落得必须离开日本的下场。
    他是个年轻热情的论说家,崇拜谭嗣同,随身携带着谭的遗照。在日本时他写了一篇名为《革命军》的文章,返国后,该文由上海的大同书局出版。时值一九○三年五月。
    章炳麟为《革命军》一书写序文,并转载于日本的《苏报》。
    《革命军》全文约二万字,即四百字的稿纸约五十张,而中文不像日文有助词及汉字下方标注的假名,所以实际内容应该是两三倍之多。若译成日文,约需使用一百甚或一百五十张稿纸。
    ——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诛绝五百万有奇披毛戴角之满洲种,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酷虐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则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
    《革命军》的绪论如上所载。
    在东京,大批留学生读到这一段不禁咋舌。
    “啊,这岂非就是陈琳?”
    也有人如此叫道。
    后汉建安年间(一九六至二二○),有被称为建安七子的文学家。其中之一的陈琳以檄文高手著称。
    “我哪是陈琳?”
    邹容苦笑道。
    陈琳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先是追随袁绍,在袁绍败于曹操后,又归顺曹操并担任其文书幕僚。
    如今被人比拟成改事二主的陈琳,邹容大概觉得不快吧。
    陈琳追随袁绍时,曾在檄文中尽情辱骂仇敌曹操。曹操之父是宦官的养子,乃贪腐之人,而曹操本人也曾掘古墓盗取陪葬品充当军费。
    陈琳投降时原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但曹操仅说“你尽可骂我一人,为何要及于我父及我祖呢”,对往事不加追究而赦免了陈琳。
    “你肯定也会像陈琳那样,受到曹操赦免。”
    章炳麟笑着说。
    曹操有头痛的老毛病,发作时据说只要读陈琳的檄文便会不药而愈。
    “我又不是药方。”
    邹容还是摇头。
    《革命军》以如下句子当结尾:
    ——尔之独立旗已高标于云霄;尔之自由钟已哄哄于禹域;尔之独立厅已雄镇于中央;尔之纪念碑已高耸于高岗;尔之自由神已左手指天,右手指地,为尔而出现。嗟夫!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
    皇汉人种革命独立万岁!
    中华共和国万岁!
    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
    邹容在自序末署名如下:
    ——皇汉民族亡国后之二百六十年岁次癸卯三月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记
    以明朝崇祯帝自杀之年算起,至此正好二百六十年。身为革命军中的一名马前卒,邹容义不容辞担起大任。
    在上海出版的《革命军》附有当代首屈一指的国学大师章炳麟的序文,其署名如下:
    ——共和二千七百四十四年四月余杭(浙江省的地名,章的出身地)章炳麟序
    章炳麟是反满主义者,不像孙文等人是欲建立共和国的革命家。他虽也常将共和挂在嘴上,但只当那是个新的政治象征罢了。对他这种国学家而言,共和一词自古便已有之。
    在周朝时,厉王出奔,其子宣王尚年幼,故由周公与召公合议摄政,此十四年期间在《史记》中称为共和时代。另据其他史料,厉王出奔后,共国之伯“和”获公推而摄政。不论是何者,年代皆在春秋的一百一十九年前之庚申年,即公历纪元前八四一年。
    由一九○三年往前推至那一年,共计二千七百四十四年。国学大师章炳麟笔下的“共和”绝非republic之意。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