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棍僧(84)

2025-10-09 评论


    众僧也觉得不借是决说不通的。可是多借了,恐怕反而为引大了他人的胃口;少了,也说不过去。于是,决定暂时先借五万斤粮给王世充。又上书东京洛阳留守越王,说明眼下寺院的困境,同时答应待秋收时再送五万秋粮以解急困,请求越王体谅。议定之后,众人即刻便调出了五万斤的麦子,派人送到了越王指定的地点,王世充的帅营岳滩。

    不想,王仁则见少林寺只肯拿出这么一点儿粮食打发他们,不觉大怒!当下奏请叔父王世充应允,欲率兵攻打少林寺,抢出全部储粮!

    少林寺乃大隋朝廷的皇家供养的寺院,王世充清知少林寺当家和尚一向与隋廷私交甚好。而且,少林寺究竟有多少余粮,眼下也并无实据在手。而且,一个供养不足一千寺僧的寺院,听说寺院佃租又低于别的地租一两成,荒年灾岁里,又要减租免租的,哪里真会节余一二百万斤的储粮?再说了,人家既然已经送上来了五万斤麦子,又许诺到了秋季再送五万斤的秋粮,自己眼下正与李密的数十万大军对峙,三天一大战两天一小战的,何必再树新敌?于是便阻止了王仁则与少林寺为敌,命他另想办法再寻粮源。

    王仁则的手下有位同族的堂弟,名叫王拔柱。眼下在军中任着军曹之职。此人生得膀大腰圆,自小习武,练就了一身过人的蛮力,有力拔廊柱之力。阵前军中,三二十个人休想到得他的跟前。然因生性暴戾凶残,与同僚争执时,曾几番拦腰将人扳倒,倒提双脚,以人头撞击地面而致人伤亡。在军中,常用拔舌、割耳、劓鼻等酷刑惩处逃跑的士兵,故而人送外号"王拔柱","活阎罗"等。

    只因他屡伤无辜,故而,虽与王世充、王仁则叔侄有亲,又从军十数年,至今在军中仍不过还是一名军曹而已。

    这天,王拔柱不知打哪里抢来民间百姓的一只老母鸡,倒提着双脚来到堂兄王仁则的居处巴结。来到院中,他把鸡扔到墙角,小心翼翼地望着满脸烦躁的王仁则:"堂兄,还在为粮食的事发愁吗?"

    王仁则爱搭不理地"唔"了一声,一面继续喂他的鸟儿。

    在他的属下里,像王拔柱这样跟着叔父和自己出来混饭吃的同乡亲戚太多了,他自己都认不过来了。只是,面前这个王拔柱倒也是个例外,虽说喝酒惹祸和无辜伤人的事屡有发生,在军中积怨深广。不过,有时惩处逃兵,杀一儆百,倒也有用得着他的地方。

    "堂兄,兄弟知道哪里可以弄到粮食。"

    "哦?"王仁则斜着眼看了看他。

    王拔柱凑近一步:"堂兄,兄弟探得,少林寺的下院柏谷寺一带,正是少林寺僧粮的中转和储运之地。那里藏有大量隔年的储粮!"

    王仁则不屑地"嘁"了他一声:"这还用得着你说?人家有粮是人家,你还能把人家的粮食抢来?而,主公有话,少林寺乃大隋皇家寺院,几代当家和尚都是陛下的座上客,谁敢去招惹?"

    "堂兄,这也不难办!你想,少林寺的万亩寺田原是朝廷所赐。只要能查清他们藏有大量储粮,藏有多少?藏在何处?如今国家有难,他们若是硬放着余粮却见死不救,咱们就有办法定他们的罪!最后,让他们自己乖乖地送来!"

    "怎么查?总不能捉几个少林寺和尚来,逼他们说出藏粮的地方吧?你还想用你那几招拔舌割耳的招数,用收拾逃兵的法子逼人家吐口?你可大错特错了!你可知,伤僧杀僧,那是要受大隋刑律重处的!再则,你不知道那些出家的和尚,你别说是杀了他们,你就是一刀一刀的活剥了他们,他们也不会吐一个字的!他们反倒会觉得,你是成全他们功德圆满、西归极乐去了!"

    "堂兄,捉和尚不成,可是,捉拿大隋的逃兵总没错吧?大隋律令对逃兵的追捕处罚一向都是极严厉的。"王拔柱道。

    王仁则盯着王拔柱的脸:"有话就说,有屁快放!"

    "堂兄,兄弟曾有一个同为军曹的同僚,我和他还算私交不错。可是,自从几年前的汴水一战后,他便突然失踪了。起先我还以为他是战死了,也没大在意。后来,我才听说有人见到他了,他并没死了,而是逃跑了。此人眼下逃到少林寺当了和尚,法号叫道广。堂兄,就算他当了和尚,仍旧也还是私度僧,还是大隋的逃兵,按军令仍旧还是要被抓拿回来砍头示众的。堂兄,捉拿和尚触犯大隋王法,可是,捉拿大隋逃兵,不犯王法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