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戏(4)

2025-10-09 评论


    公羊海横遭大难,欲哭无泪,心中早将冯天眼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他不住向沈公子解释,可沈公子人在气头,哪里肯听,两人终于动手。

    八角公羊今日算是知道了什么是快剑,向来自负出手如电的华山剑法,竟在沈公子面前左支右绌。堪堪撑过三十招,沈公子便使出绝技七星坠地,一招七式,在公羊海身上留下了一十三道伤口。

    所幸沈公子由头至尾并不相信自己会死在公羊海手上,是以这十三道伤口均是点到即止。与其说是沈公子要胜,倒不如说他想要公羊海败。公羊海只要败了,沈公子必死的预言也就破了。待公羊海中了十三剑,扑倒在地,沈公子立时觉得有了面子,便也并不取他性命,只冷笑三声,赠药而去。

    公羊海给人救回家中,平白无故地受了这番折辱,老实人也不由犯了牛脾气,当下决定要重上华山,二次学艺。主意打定,也不顾妻妾反对,辞了父母儿女,一人往华阴而去。哪知沈公子伤他之时心中激愤,便在剑尖上使了暗劲。那一剑剑刺中,皮肤上虽只是细细一道伤痕,内里筋肉却已被震坏。公羊海一时心急,未等痊愈便匆匆启程,半路上伤口恶化,竟在这小村中一病不起。若不是陈玉琴好心收留,只怕堂堂八角公羊,已是吉凶难料了。

    这陈家村住的本是西汉开国元勋大谋士陈平的后裔。陈平足智多谋,不让汉初三杰。据传当日汉高祖远征匈奴,被冒顿单于困于白登山。危急关头,陈平应冒顿好色,而其后阏氏好嫉之性,赶制绝色傀儡木偶数十,于寅夜放于山下,更命人于背后牵引,使之闻歌起舞。古来皆言灯下看美人,这些傀儡偶人在灯球火把的掩映之下,宛然国色天香,颇有沉鱼落燕之势。阏氏得报,忧心山破之日,单于遍得诸女,自己便无容身之处。于是河东狮吼,逼迫冒顿退兵,竟由此而解了白登山之围。

    归国后,陈平以大功封王。百年后其曾孙获罪亡国,陈氏一族终于风流不再。只是这制偶玩偶的技艺,竟一代一代传了下来。陈氏子弟虽不得大福大贵,却仗着这套手艺,不论什么世道,均是衣食无忧。

    公羊海到达陈家村时,陈氏一族的青壮已循旧例,组了戏班分赴中原江南等富庶之地表演求生去了。村中留下的老的老、小的小,还有余力照顾生人的,除了几家妇人,倒只剩下陈玉琴这么一个残废人了。

    陈玉琴今年已是一十七岁,父母双亡,在村中久负神童之名。可惜他少年时一场大病,竟废了两条腿子,从此只能一生困在炕头、椅上,留在村中。幸好他心灵手巧,虽不能外出赚取家用,但每日里制偶编戏,每每能别出心裁。村中戏班年年自他手中买戏买偶,他也自然衣食无忧。不惟如此,他更创制出带轮可动的椅子,摘取高物的叉手等器物,日常生活颇能自理。把公羊海接到家中后,他一人照料两人的饮食起居,竟也并不吃力。

    公羊海虽然伤重,毕竟是练武人的身子。静养了月余,已然无碍。只是他在陈家村住得惯了,不必走镖,更没人来寻他比剑。这本是他一直想要的日子,如今突然得着了,登时乐不思蜀,连月前所受的折辱也渐渐淡了。反而是看多了村中的傀儡戏(4),慢慢也有了兴趣。

    这一天,是陈家村族长延福翁七十三岁的大寿。民语说七十三、八十四是道坎,都要大办。陈家村虽然族人不齐,但外出游走的班子都派了人回来。寿日前一天,还开了村里的戏堂,特为贺寿。

    陈家村子弟行走江湖,经惯了风雨。平日演戏拉绳结场,立木搭台,演多了总嫌简陋。兼之百姓平日所喜,不过《三国》、《封神》几部老戏,久演生厌。于是在三代以上,陈家村户户摊钱,人人出力,在村口上建了一座自己喜欢的、真正的戏堂。逢年过节开堂演戏,乃是方圆百里的幸事。公羊海来得不年不节,却能适逢其幸,自然欢喜,一大早便催促陈玉琴带他去开眼。

    两人离家来到戏堂,只见村口这间大屋,青砖筑就、吊斗飞檐,两扇黑漆的大门,挂着一副木联:千里路途三两步,万里岁月一夕间。

    公羊海看着这木联,想起傀儡戏(4)以小演大、以物象人,顿觉生动传神,不由喝了声彩。又想起那夜陈玉琴曾吟过的一句诗,便问道:你上次吟的那诗是什么来着功名、掌上什么的。陈玉琴道:哦,是功名威赫归掌上,荣华富贵在眼前。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