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善良,善良……
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语,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语。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
在黑灯瞎火的恐怖中,人们企盼它的光亮,企盼得如饥似渴、望穿秋水。但当光明降临的时候,它又被大家遗忘,就像遗忘掉小学的老师、早年的邻居,遗忘得合情合理,无怨无悔。
大家都希望成为强者,崇拜着力量和果敢,仰望着胆魄和铁腕,历来把温情主义、柔软心肠作为嘲笑的对象。善良是无用的别名,慈悲是弱者的呻吟,于是一个年轻人刚刚长大,就要在各种社会力量的指点下学习如何把善良和慈悲的天性一点点洗刷干净。男人求酷,女人求冷,面无表情地像江湖侠客一般走在大街上,如入无人之境。哪一座城市都不相信眼泪,哪一扇门户都拒绝同情。慈眉善目比凶神恶煞更让人疑惑,陌生人平白无故的笑容必然换来警惕的眼神。
书架上成排成叠的书籍似乎都在故意躲避,都在肆肆洋洋地讲述雄才大略、铁血狼烟、升沉权谋、理财门径。生存竞争,永远是生存竞争,却很少说到善良,似乎一说就会丢失现代,丢失深刻,丢失文化。
对此,我虽然不断呼吁,却显然毫无作用。现在只剩下了一声嘟哝:生存竞争,生存竞争,地球已经竞争得不适合生存……
长久以来,我向学生推荐得最多的一本书,是海伦·凯勒的《我的世界》。即使学生只要求我推荐专业书,我也会加上这一本。
我切身体会,这是有关善和爱的最佳课本。因此,也就成了我的“终极推荐”。
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孩子,有什么途径能让她完成教育,使她进入文明世界?不管怎么想,都没有途径。
但是,善和爱创造了旷世奇迹,不可思议的一条道路出现了。海伦·凯勒走通了这条道路,几乎使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重新珍惜“活着”这件事。它从生命的极地,告诉大家生命是什么。
当初要教育海伦·凯勒,首先要进入她聋、哑、盲的无边黑暗。还不仅如此,那时的她,早已因彻底绝望而变得凶悍,时时狂怒、咆哮。是那位伟大的教师莎莉文,用手指对手指的触摸,开始了第一步。
从来不知道光明是什么的人是不会追求光明的。莎莉文老师的每一步,都包含着重新堕向黑暗的极大可能。如果说,这种可能是千钧磐石,那么,莎莉文老师的努力只是一丝柔韧的细线。这场拉力对抗赛的结果是千钧磐石宣告失败,原因是,柔韧细线牵连着善和爱。
而且,这种善和爱是历史的结果。
莎莉文老师本人在童年也曾陷落于这样的黑暗,眼睛也几乎瞎掉,又患了结核,她暴躁、嘶喊、怒吼、东撕西摔……
把莎莉文老师拉出黑暗的是莫美丽老师、霍布金太太、玛琪、卡罗太太……一大串名字。而她们背后呢?不必细问了,是更长、更大的一串。
莎莉文老师把这一大串名字里边所包藏着的善与爱,加倍地灌输给了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则转而向全世界灌输,其中包括我。
这就明白了,善和爱,是一场代代相传而又艰苦卓绝的接力赛,只是为了把人类拉出无边的黑暗。
几个看起来毫无希望的人,居然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了无限希望。这些奇迹说明,人间天堂人人可进,不要高墙,不要禁卫,不要门票,也不要通报。不管你身陷何种深渊,只要愿意朝着天堂抬脚迈步,你就进了。
事情发生在非洲东部,一大群角马在长途迁徙。
河水湍急,马群争渡,而河岸又是那么陡峭而松软。河中游弋着很多鳄鱼,只等待马匹掉队,成为它们的口中之食。果然,一次掉队,一汪血水,惨不忍睹。
今天这匹小马,跟随着它庞大的家族,开始渡河。所有的长者都渡过去了,而且都上了岸。唯独它,虽已渡过却攀不上岸,已三次攀到半坡摔下。水中的两条鳄鱼,正悠闲地向它游去。
它的家族,那些长者,都看到了这一切。它们回头,略加关注,但只放缓了脚步,却没有停步。它们终于集体扭过头去,去追随一个高大的目标。
被放弃了的小马自己没有放弃。它又失败了一次,而终于,它成功了。它上岸后,回头看了一眼惊讶的鳄鱼,然后扭正躯体,轻轻试步,向前走去。
前面,是自己长辈们的背影。它只要一奋力,很快就能追上。平日它也总是这么追赶的。但今天,刚刚提蹄,又轻轻放下。它只是慢慢地向前踱步,不再追赶。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