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如锦心如梭(18)

2025-10-10 评论

这一天是公元73年4月15日,也就是逾越节的前一天晚上。马萨达首领爱力阿沙尔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讲话。

“勇敢忠诚的朋友们,我们是最先起来反抗罗马的犹太人,也是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当我们从容就义时,我们是自由人!为了让我们的妻子不受蹂躏而死,让我们的孩子不做奴隶,我们要把所有财物连同整个城堡一起烧毁。不过一样东西要除外——那就是我们的粮食。它将告诉敌人,我们选择死亡不是由于缺粮,而是自始至终,我们宁愿为自由而死,不愿做奴隶而生!”

犹太战争

话语在马萨达上空激荡,如同钢铁的风铃被飓风抽打,坚硬的声响摇撼夜幕,群星颤抖。

这是全体殉难的信号。但是犹太教律法规定教徒不可自杀,这就使得如何集体死去,成为一道难题。

约瑟夫在《犹太战争》中,记下了其后的惨烈过程:“他们用抽签的方式从所有的人中选择了十个人,由他们杀死其他人。每个人都躺到地上,躺在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身边,用手臂搂住他们,袒露自己的脖颈,等待那些中签执行这一任务的人的一击。当这十个人毫无惧色地杀死了其余所有人之后,他们又以同样的方式为自己抽签。中签的人将先杀死其余的九人,再杀死自己……那最后剩下的一个人,检查了所有躺在地上的尸体,当看到他们已经全部气绝身亡之后,他便在宫殿的各处放起火来,然后用尽全身的气力将剑刺进自己的身体,直没至柄,倒在自己的亲属身边死去。”

在马萨达遗址中,展示有最后抽签时所用的死签,那是考古发掘出来的十一块陶片。每片上面都写有一个名字。其中一片写的是Ben Yair,是首领;其余十片可能是抽签出来杀死同伴的人的名字。人们指着第二排第四块陶片说,这就是那个最后抽到死签的人。

小小陶片里埋藏着多少深沉的苦痛和不屈!这该是怎样的无畏和担当!

第二天一大早,罗马人以为会遭遇马萨达守军的殊死抵抗,他们披上铠甲,搭好梯桥,对城堡发起了猛烈的袭击,不料迎接他们的只有早起的鸽子咕咕的啼声。罗马人走入焦黑的城堡,没有看到一个敌人。准确地讲,是他们没有看到一个活着的敌人。他们殚精竭虑攻下的,不过是一座死城和九百六十具尸骸。

我凝视着那块写着古老文字的陶片,思绪溯流而上,游走到了一千九百多年前。

月黑风高死期已定的马萨达山顶。抽到第一次死签(实际上是暂时活着的签。不过这种活着,需要比引颈受死更大的勇气)的十人以外的所有人,和自己的妻子儿女一起躺在地上,相互拥抱,彼此感受着最后的温暖。那十个人走向大家,锋利白刃一一穿喉而过。很快,地上血流成河。在杀掉了所有人以后,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抽取死签。那个名字排在第二排第四个的人,领受了这一艰难使命……

思绪集中在最后那个勇士身上。据记载,当时城堡中共有九百六十七个人。这就是说,第一次中签的十个勇士,平均每个人要杀死将近一百个人,才算完成任务。被杀的人中,不但有共同迎敌苦苦守城的同胞,还有很多孱弱的妇女和熟睡的婴童。杀敌固然是一种勇敢,杀死亲人,更是需要异乎寻常的勇敢吧?连续杀死一百个人啊,看多少鲜血倒海翻江飙射而出,听多少呻吟此起彼落惨绝人寰!一剑封喉,手腕不能有丝毫的抖动。动作要手起刀落干净利落,任何拖泥带水,都会增添亲人的痛苦……一串串热血烫弯了雪亮利剑,溅满了勇士残破的征衣。

当他们再次把写有自己名字的陶片聚拢在一处后,最惨烈的英雄被遴选出来了。他要继续杀人,鲜血之上,再铺新红。如果说刚才还是一支团队,这一次,他是彻彻底底孤独了,陪伴他的只有呜咽悲风。

他没有退路,只有不眨眼地杀下去,直到静悄悄的山顶,只遗有他一个人浓重的呼吸。他的工作还没有完,还需一个又一个地翻检尸体。如果有人残存一丝生机,他会毫不迟延地补刀,让所有的挣扎都湮灭在黎明前最稠厚的黑暗中。之后,他带上火种四处跑动,将一间间房屋从容不迫地点火焚烧。在火光的映照下,那满山遍野的鲜血,一定美艳如花。

一切都完成之后,天已经蒙蒙亮了吧?杀人放火,这不是简单的事情。人要一个个地杀,火要一把把地放。人要确保必死无疑,火要力求烈焰冲天。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