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如锦心如梭(22)

2025-10-10 评论

越发靠近火葬台了。浓烟一团团涌来,草木的灰烬裹挟着燃烧中逐渐消亡的生命颗粒,将我们包围。

巴格玛蒂河,被印度教徒认作是通往天国的阶梯。此河的上游与下游各建有若干座火葬台,具有严格的等级划分规定。河的北岸属于贵族,南岸属于平民百姓。下游为王公贵族专用,平民百姓要在上游。也就是说,北边的火葬台修建得越靠近下游,地位越高。通常似乎以河的上游为贵,这儿的规律有所不同。导游解释,越是靠近下游,越可以更快更早地融入恒河,达到永生的境界。

印度教坚持不放弃阶级的不平等,至死仍顽强地区分着高贵与卑贱的界限。在尼泊尔,印度教教徒占总人口的86%。

中华民族的死亡之旅,多以黑色和白色象征,显示着刀剁斧劈般的对立。尼泊尔印度教徒的死亡,颜色则要丰富得多。橙色的鲜花明亮地簇拥着,其间还有闪闪的金色和烁目的鲜红点缀着,显出异样的生机勃勃。

河边堆满木头,大块呈条状,类似东北林区的木头柈子。还有细密的碎柴禾,看来是引火用的。木头垛边还有一束束萎靡的干稻草,初起我想不出它的用处,后来观看了火化的整个过程,方才解悟。

在巴格玛蒂河边,有一些从岸上倾斜入河水的石制长台,类似放大几十倍的搓板。悲戚安静的人,抬着一具裹着黄绸、撒满鲜花的尸体走过来,安放在石阶上。尸体的双脚浸泡在温暖的河水中,覆盖在面部的黄绸被晚风吹拂,好像死者还有呼吸。

地上安放着一个做法事用的铜盘,摆满了鲜花和猩红色的染料。祭司用圣水荡涤死者的双脚并洒敷面部,然后把禾草放到巴格马蒂河水中蘸了蘸,熨帖地平铺在尸体上面。亲属们最后往死者的嘴巴里滴了圣水,再用头轻触一下死者的脚,以示最后的尊敬和诀别。

现在,尸体之四周铺垫着大块木头柈子,上面又铺了一些细柴禾。死去的人如同童话中的豌豆公主一般安歇了,只不过他头上枕的脚下蹬的身上盖的,都是清香的木头。木头的味道不错,但分量沉重,活人承受不起。一个看起来是死者儿子的人,拿着火把绕着尸体转了几圈,然后把黄布抽了出来,自下而上点燃柴草。

清晨的加德满都

在印度教信仰中,火葬是通往极乐世界的途径,死亡是一种解脱,亲属并没有过多的悲伤。孩子们照旧玩着游戏,有时就在死者身旁嬉闹玩耍,也不会受到训斥。有些孩子还跳到河水里摸寻钱币,丝毫不忌讳河里遍撒的骨灰。

浸过河水的稻草,湿漉漉的。覆盖在柴禾垛子最上面,像蒙上了一层密不透风的草被。火焰燃烧的时候,无法飞快地冲腾起火苗。温度的升高变得徐缓而温和,在无尽的青烟当中,尸骨慢慢酥碎了,变成洁白的齑粉。

我打听到此地的火化平均费用为一千卢比,当地普通工人每月的工资约为两千卢比。也就是说,要在巴格玛蒂河边享有一个体面的葬礼,约需半个月工资。

印度教认为,人的生命来自“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对死者进行火葬,将骨灰撒入水中,符合自然的轮回,河水会带着死者的灵魂流到恒河。每个灵魂有八千四百万次生命,每经过一次轮回都会提升一个层次。入了圣河,灵魂可以不用进入轮回,直接通往天堂。

火葬现场没有哀痛,没人大放悲声,有的只是安之若素的悄然和有条不紊的既定程序。

焚化一具尸体的整个过程,大概需要持续四五个小时。我悄声问导游,所有的人——呃,都是这个数值吗?

导游回答,基本上差不多。如果特别虚胖或是得了肾病水肿的死者,时间就会更长一些。骨瘦如柴癌症死的人,会短一些。卖柴禾的人都有经验,能估计出大概要用多少斤柴才能烧透。柴禾需要在河边提前买下来。多了,用不了。少了,不够用。

我私下想了一下。买多了的结果是浪费,这自然不太好。如果买少了,柴烧完了,骨殖尚未化净,会很麻烦。所以,还是宁多勿少吧。

我又问,柴禾都是一样的吗?

导游说,价钱不一样。最好的柴,有森林的味道。

我绕着火堆走了一圈,烈焰灼烤,不能靠得太近。我退开几步问,人的身体在火焰中会发出红色光芒吗?

导游说,人形在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候,就会完全消失。骨骼散了,看不出人的样子。今天这几具尸体,燃烧的时间要么太早,要么太晚,所以没有出现你想象的光芒。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