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三万里(103)

2025-10-10 评论

我立刻相信了他当过老师的简历,职业习惯显露无遗。我站好洗耳恭听,在南纬6度炙热的阳光下,在巨大芒果树的树荫底,听一个黑人给我上有关黑奴贸易的重要一课。

他随手捡起了一根树枝,在松软的土地上起笔,说,我要画一个三角形。他抬头看着我,等我回应。

我知道,这种时刻的上佳表现应该是鹦鹉学舌般重复,您要画一个三角形。

对。他很中意,然后用树枝戳地,先在泥上掘出了一个深深的点。在点的斜上端,他又用更大的力气刺了另一个点……现在,热带潮湿的土壤上,有了两个相距很远的点。大汉用树枝点着第二个点,说,这就是欧洲的港口,可以是利物浦,可以是布里斯托尔,也可以是里斯本……总之,可以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的任何一个港口。货轮在这里装上货物,通常是廉价的日用品,比如酒和棉织物,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那就是枪支和弹药。为什么说它们必不可少,请不要着急,过一会儿我会告诉你。

黑壮汉说完,将手中的树枝用力向下方划动,把第二个点和第一个点连接起来,地上出现了一道深深的沟槽。他使劲顿了一下,说,这就是欧洲人的第一段航线。现在,船到了非洲。喏,这就是非洲。他用力戳第一个点,并把那个点向下开掘,树枝立在那个点上摇摇晃晃,像是匆忙种下的一棵小树。

这是哪里?他指着第一个点提问。

非洲。我回答。

非洲哪里?他继续提问。

我说,非洲的港口。

其实我不知道答案,但思忖这样回答应该大体不错。船只总要停泊在港口,不可能是内陆。

他说,这个点就是桑给巴尔岛。也许再加上几个地方,比如非洲的黄金海岸等地。不过,最主要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所站之处。

我猛点头,表示明白当年那些满载货物的欧洲商船,已经驶达了脚下的这片土地。

然后他们,就是欧洲人,卸下了他们的货物,载上了新的货物。这货物就是成千上万的非洲黑奴。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很遥远,是美洲的岛屿和大陆。黑壮汉拔出泥土中的树枝,握在手里,树枝开始新的滑动,向另一方向的斜上角。

这是第二程,也叫中程,要横渡大西洋,航行很久很久。最后,满载黑奴的货船到达美洲大陆。奴隶船卸下奴隶,像贩卖牲口一样,把黑奴卖给种植园主。这笔生意很红火,船主赚到了大笔贩卖奴隶的钱,他们便用这钱买下糖和烟草,最主要的是买下当地的矿产和金银……他奋力拔起树枝,挥舞着戳下第三个泥点,代表美洲。

我看着地上的两条深壕般翻起的潮湿泥土,想象着这两段航线和三组截然不同的物品。黑大汉接着说,奴隶船载满原料和金银回到欧洲,这就是第三段,被称为归程。

说完,他把第三个点和第一个点之间连接起来,于是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在芒果树下赫然显现。热带泥土的腐殖气味扑面而来,一条肉色小虫被惊扰,抽搐了一下,惊慌逃窜。

黑大汉说,这种三角航程,每次需要六个月。奴隶贩子一共可以做成三笔买卖。第一笔是用日用品和军火换奴隶,第二笔是用奴隶换钱,第三笔是用钱换到黄金等带回欧洲。平均每一趟三角航行,至少获得300%的利润,最多可以换到1000%的利润。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大西洋三角贸易。

黑大汉说到这里,狠狠地将手中树枝折断丢弃,还在上面踏了一脚,好像它是奴隶船的残骸。我看着地面上的巨大三角,那条肉虫已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只剩下翻卷的泥土,在风中颜色渐渐变浅、干燥。

黑大汉指指不远处的印度洋海面,说,由于桑给巴尔岛特殊的地理位置,正好是非洲海岸的中转站,就成了奴隶贩子们最重要的交易中心,他们在这里修建了东非最大的黑奴市场。

老师结束了他的第一节授课,算是课间休息吧,再次启程走向奴隶市场。

气候炎热,或者说这里位于热带,终年都被高温高湿浸淫。街巷曲折,古老的阿拉伯式、印度式,还有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杂糅一处,让人生出踯躅穿行在中世纪的错觉。

你知道是谁最先利用桑给巴尔岛进行奴隶买卖的吗?黑大汉又提问了。

我赶紧捋捋汗水,在头脑中温习刚才习得的知识,说,欧洲人。

黑大汉说,不对。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阿拉伯人。在公元1000年的时候,也就是1000多年前,阿拉伯人每年运进桑给巴尔的黑奴,就已经有1.5万人左右。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