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阿拉伯人是贩卖黑人的鼻祖。
黑大汉又问,你知道欧洲人为什么要贩卖黑奴吗?
我发觉此人真是个严格的老师,喜欢提问。跟着这样的导游走街串巷,你无法东张西望,必得全神贯注地听他讲解,稍有溜号走神就会张口结舌。
我说,1000%的利润。
黑大汉说,不错,这桩买卖能赚大钱。但是,有卖的必须先有买的,就是要有需求。16世纪之后,殖民者占据了西印度群岛和美洲大陆,扩张掠夺,需要大量的劳工。当然,最方便的就是驱使当地的土著为奴。在三四百年前,生产技术非常落后,没有什么机械化设备可以使用,一切都靠人的双手。土著的奴隶数量有限,加上殖民者的屠杀和带来了肆虐欧洲的天花等传染病,当地人大量死亡,奴隶就不够用了。殖民占领者圈地越来越大,面积广阔的种植园要种要收,新开的矿井也急需工人,到处都闹人手短缺。到哪里找工人呢?殖民者若是从本国运送劳动力来,需要极大的成本。欧洲人后来发现,非洲黑人更适宜热带环境和繁重的田间劳动,一个黑人奴隶差不多能抵得上四个印第安人干活。他们决定从非洲运黑人到美洲殖民地,称黑人为“人形牲口”。
我不解道,白人殖民者打这种如意算盘,符合他们的强盗逻辑。但他们远道来到非洲,毕竟是少数派,黑人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遍地皆是,哪里是他们想抓就抓、想运走就能运得走的!
黑大汉点点头,对学生能提出个比较像样的问题,表示满意。
他说,对啊,非洲黑人人多势众,欧洲人再坚船利炮,也是少数。其实,真正在非洲从事买卖黑人生意的,正是黑人。
我大吃一惊,说,您的意思是——黑人自己买卖自己?
黑大汉说,你不要以为黑人肤色是一样的,就是铁板一块。不是的,黑人也分为很多阶层。自开始有黑奴贸易,一部分非洲黑人便参与其中,积极出售自己的同胞。最初的猎奴者的确是欧洲殖民者,他们亲自出马,捕猎黑人。黑人不愿为奴,奋起反抗。在捕猎过程中,欧洲人贩子被打死打伤,损失不小。欧洲人见势不好,心生一计,改变策略,自己退居幕后,送黑人头领一点儿火药枪支、一点儿廉价的消费品,再加上很少一点儿金钱,就收买了当地黑人头目。黑人酋长冲到了第一线,开始按照殖民者的心意,去捕捉另外部族的同胞,卖给奴隶贩子。这样一来,欧洲猎奴者就安全了,效率也更高了,更加有利可图。1730年,用四码白布或一桶酒,就可以从黑人首领那里换取一个黑奴。要是黑人小孩,价钱就更便宜,只需要一面小镜子就能带走为奴。殖民者把黑奴运到牙买加,从每个人身上可以赚取60至100英镑。一本万利啊!殖民者用“以非制非”的计谋,成功地制服了非洲。后来,当英国人决定废除奴隶贸易时,非洲的一些酋长公开表示反对,觉得断了他们的财路。一个酋长说:猫能停止抓老鼠吗?猫直到死嘴里都要叼着老鼠。我就要嘴里叼着奴隶死去。

奴隶贸易在非洲风行了几百年。那时候,任何人都有可能被卖掉,也可以捕捉他人,把他人卖掉,并因此发财。为了防止自己被捉住沦为奴隶,人们都不敢单身外出。就算听到有人呼救也不敢前去帮忙,这很可能是个陷阱,为的是诱捕你。混乱中,防身的武器就变得极为重要。可非洲除了弓箭,不出产新式武器。要想得到枪支弹药,保证自己的安全,就得出卖他人,从人贩子那里换得武器。这是个邪恶的怪圈!
黑大汉说着,硕大的黑眼珠白眼球上蒙了一层雾气。我因为没有近距离地看到过一个黑人男子哭泣,所以不敢确认他是否真的要流出眼泪,他的情绪非常激动,千真万确。
我心无旁骛地听讲,连路边的景色都顾不上细看,时常磕磕绊绊险些崴了脚。一路蜿蜒,走到了早年间关押奴隶的地牢旁。一组十分坚固的石质建筑,灰白色,古色古香,表面看起来并不恐怖。
请注意这个小窟窿。黑大汉指了指外墙底部岩石砌成的粗糙石壁。要不随着他的手指,我还真没发现这墙根处留有一砖大小的孔隙。
这就是关押几百名奴隶的地牢唯一的透光处。里面没有灯光,没有窗户,一片黑暗。大汉边走边说,我小心翼翼地跟随着他的脚步,沿着石质台阶,探入地下。
关押黑奴的地牢已经拆除,它的原址改建成了一座教堂。我们即将进入的是仅存的一小部分地牢。里面很黑,可能需要过几分钟,你的眼睛才能看到全貌。大汉头也不回地介绍。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