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三万里(121)

2025-10-10 评论

1911年,年方19岁的塔法里,就被任命为哈拉尔省总督。1916年政变后,他拥护孟尼利克二世的女儿佐迪图担任女王,并担当起了皇储兼摄政王的重任。这时意气风发、年轻才俊的塔法里认定为了埃塞俄比亚的发展,需要有一场欧洲式的进步运动。他决意亲身周游列国,以了解欧洲方方面面的经验。1924年4月,塔法里出发了。他的游历可谓不同凡响,除了庞大的侍从,还牵着自己的宠物——斑马和狮子,实在让人惊叹。他乘坐火车,用了两年的时间,游历了欧洲。访问了民主也门、巴勒斯坦、埃及、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典、意大利、英国、瑞士和希腊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细致考察了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下决心要在埃塞俄比亚搞一场变革。欧洲的繁荣和发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试图引导埃塞俄比亚这个有着3000年历史的非洲古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在他的努力下,埃塞俄比亚帝国加入了国际联盟(就是联合国的前身)。

1928年,作为王储,他粉碎了得到佐迪图女王暗中支持的两次叛乱。1930年,他又用武力平息了佐迪图前夫古格萨在北方发动的叛乱。当这些障碍一一清除之后,1930年11月2日,塔法里举行了盛大的加冕典礼,登基当皇帝了。

据说当时城市为了迎接这隆重的庆典到处粉饰一新,新建了若干条硬沥青马路,连警察都发了新制服。平日在亚德斯亚贝巴街头随处可见的乞丐和麻风病人都被收容藏匿起来,一个都不见了。这还不算,为了保持市容整洁,骆驼商队也被禁止进入首都。贫民窟外,临时矗立起高大的遮蔽物,让外国记者看不到颓败的市容,他们的镜头就拍不到“污蔑帝国尊严”的图片。政府还从德国买来了前德皇威廉二世的御用四轮大马车,以壮行色。

一切准备就绪,亚德斯亚贝巴的圣乔治大教堂,包绕在乳香和没药的香薰之雾中。身穿华丽东正教长袍的教士们吟诵圣典,通宵守夜。1930年11月2日上午9点,海尔·塞拉西在圣乔治教堂大门外接受了皇帝的全部仪仗:带有十字架的纯金宝球、金银丝细工镂嵌的两支长矛、一枚镶有巨大钻石的戒指、金马刺、御剑和皇帝的御服。行完涂油礼后,大主教手捧金皮《圣经》,引导皇帝宣誓永远服从东正教会。最后,由大主教为新皇戴上了镶满翡翠和红宝石的三重黄金皇冠。礼炮轰鸣101响之后,上帝的使者、犹太族的雄狮、万王之王海尔·塞拉西一世陛下正式登基。

海尔·塞拉西称帝后,于1931年颁布了埃塞俄比亚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宪法——《1931年宪法》。该宪法开章明义地宣布海尔·塞拉西神圣家族是埃塞俄比亚唯一合法的皇族。——“不间断地传自耶路撒冷的所罗门王和埃塞俄比亚的示巴女王的儿子孟尼利克一世的朝代”“他的尊严不容侵犯,他的权力不容争议”。(血统论啊!)

这部宪法还规定皇帝握有立法、统率军队、任免官员、宣战、签订条约等一系列大权,此外还身兼最高法院大法官。宪法规定建立议会制度,设立参议院和众议院。不过,参议院议员要经皇帝提名从“替帝国效劳的”贵族中任命。议会的唯一工作就是聆听皇帝的训渝和做笔记。

海尔·塞拉西把维护自己的君主权力,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海尔·塞拉西同时开始了解放奴隶的改革,规定凡是继续从事奴隶买卖的人将受到严厉惩处。他还着力发展教育事业,设置教育部,创办国立小学,除使用当地语言外,还学习英语或法语。鼓励发展报刊新闻事业,废除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习惯法,颁布了《惩治犯罪条例》,依靠法制来稳定社会秩序。对农民实行放宽政策,降低农业税和商业税。他还设立了国家银行,发行国家货币。

埃塞俄比亚矿产丰富,又是个农业大国,借着地利之便,意大利殖民主义者早就垂涎三尺。1935年10月3日清晨,意军大举发动战争,入侵了埃塞俄比亚国土。五个小时后,海尔·塞拉西发表广播讲话,要求人民紧急行动起来,拿起武器,去打倒侵略者!他慷慨激昂地说:“为了埃塞俄比亚的独立,我将毫不犹豫地洒尽我的鲜血!”。讲话赢得了全国各阶层的广泛支持,群众们纷纷参加志愿军。

海尔·塞拉西来到前线。意大利战机低空扫射,皇帝不顾卫兵劝告,英勇上阵,端起机枪就对着低飞的意机开火,极大地鼓舞了士气。1936年3月在梅丘战役中,他指挥作战,干脆俯卧在潮湿阴冷的壕沟里,扫射敌军,被人们激动地称为“战士皇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