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三万里(20)

2025-10-10 评论

再会!

谢过了铁苍耳,告别了古人类的家,我们终于重新回到了赤日炎炎的朗朗乾坤下。斯泰克方丹山谷呼啸的山风掠过,重新打量周围的一切,感触万千。

这里动植物品种丰富,地下水千万年流淌不息,地势平缓,视野开阔,食物充沛,又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古人类聪明啊!他们在此休养生息,繁衍昌盛,逐渐积累起进化的优势,然后在某一个清晨出发远行,走啊走,穿越了几百万年的烽烟,直到今天。

今日的人们再如何走下去?已经化为岩石一部分的老祖宗“夫人”“男孩”和“小脚”,自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今天,人类已经用空调代替了山洞的庇护,用丰盛的食品代替了食不果腹的日子,用电力代替了天光,用用之不尽的衣物代替了草叶和兽皮,把曾经对人类生命构成巨大威胁的动物变成了濒临灭亡的种类,把清洁的河水污染了,把干净的空气变得浑浊不堪……最重要的是,人类已经失去了对天光的敬畏和节制,进化之路眼看已经走到了头。起码,问一问人类还能再进化330万年而屹立不倒吗?

风继续吹拂,半边脸热半边脸凉。我的心思又转了向。

闻着来自古老前世的气息,看人类曾在如此恶劣的情境下依然存在并发展,创造出无数精神的珍品和科技的高度,你会觉得人世间的一切危难,未来的种种不可知,都不必太忧心忡忡。安稳下来,有所节制,顺着天地万物的轨迹缓缓运行好了。

人类终究是有希望的。

长颈鹿栗子色的皮毛和黄白色的网纹,在暗中渐渐变得混沌一片。我看不见,但可以想见它们紫蓝色的舌头,如黑色的长蛇,在林木间盘绕,而不必担心被白日炙热的阳光灼伤。

问你一个八卦问题,长颈鹿的舌头是什么颜色的?

没想到第一个人就回答出来了——是紫蓝色的。

咦,你怎么知道的?真是太有才了。我叹服。

这没什么可奇怪的,我爱看《动物世界》。对于我的敬佩,朋友一点儿也不受宠若惊。

在我的印象中,动物的舌头都是粉红色的。比如猪(当人们吃它的时候,被叫作口条),比如鸡,比如狮子……我以前没有看到过狮子的舌头,这一次在非洲看到了,真的是很健康的粉红色,并且没有像人们饱食膏粱厚味上火时的黄腻苔。狮子的舌头灵活且充盈血液。

在某部《动物世界》反复播映的片头中,我似乎看到过有蓝色舌头的蜥蜴。不过,长颈鹿和蜥蜴应该没什么血缘关系吧?

在一家野生动物园里,有一座高高的瞭望塔状建筑物,我刚开始以为是观测森林火警的,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方便游人喂食长颈鹿的特制木塔。沿着楼梯攀上去,大约到了两层楼高的地方,有原木所制带栏杆的露台,以方便人们把食品放在手心,供前来觅食的长颈鹿享用。

这家野生动物园很有特色,动物的活动区域相当辽阔,倒是人所能走动的区域比较狭窄。似乎是人在圈子里供动物们观赏。喂食长颈鹿的食物,是一种特质的类似膨化食品的短棒,棕褐色,手指样粗细,据说添加丰富的营养素,长颈鹿爱吃这种零食,会弃树叶而来舔舐。游人可在木塔旁的小亭子买到这种特供食品,约合人民币10块钱一小包。

我爬上木制高梯,在平台上眼巴巴地等候长颈鹿。高梯前面是一片广阔的草原稀树林区,十分荒凉,有若干只长颈鹿分散在林木中,悠闲地散步。我以前只知道牛羊成群,却不知长颈鹿也喜欢成群结队。看起来它们都不饿,一副散淡无欲的样子。我把手心的食物短棒捏碎,向空中散去,希图让风把美味的食物分子传布到长颈鹿的鼻孔中。当然前提是这种花钱买来的食品,真的是长颈鹿的最爱。

眼看快到中午了,长颈鹿不会过午不食吧?

我在高塔上手搭凉棚,努力观察不远处的长颈鹿群。按照雄性比较高大和鲜艳的惯例,我认为有几只长颈鹿当属雄性。它们身材魁梧,大约有五米多高,果真能和二层楼的房顶媲美。它们身披咖啡色的大氅,间或有明亮的白色网纹夹杂其中,像是某种世界名牌服装的流行品。据说长颈鹿是地球上个子最高的动物,连看起来巍峨高大、不可一世的非洲象也要甘拜下风。长颈鹿也并不单薄,体重可以达到将近两吨。想象如果真有一所动物学堂,长颈鹿铁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了。在较远的地方,有几只外套朴素褪色的长颈鹿,大约是雌鹿吧。它们棕黄色的身躯上有多边形的褐色斑点,有的斑点索性趋向于铁锈色,我想,这几只雌鹿是不是不注意防晒,被非洲灼热的阳光晒得斑色加重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