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三万里(35)

2025-10-10 评论

返航途中,再次经过非洲最南端时,今非昔比了。此地风和日丽,风平浪静。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壮美的岬角,感慨万千。迪亚士想起上次路过时九死一生的险境,将其命名为“风暴角”。1488年12月,迪亚士回到里斯本后,向国王陈述“风暴角”的见闻。国王认为这个名字有点不祥,会挫伤以后航海家探险的锐气。而一旦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到达梦寐以求的印度,希望就在前面。因此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

从此,好望角的名字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典故流传世界。

好望角的发现开通了欧洲至亚洲的航道。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的船队纷至沓来,经过好望角前往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中国。1652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掠取了好望角的主权,在开普敦建立居民点,专为本国和其他国家过往的船队提供淡水、蔬菜和船舶检修服务。19世纪初,已攫取大量殖民地的英国人染指好望角的制海权,侵入南非将荷兰人取而代之。此后300多年的时间,好望角航路成为欧洲人前往东方的唯一海上通道。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这条航路的作用虽有所减弱,但仍然是欧亚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一些巨轮太宽,无法穿越运河,必须从好望角通行。现在每年仍有三四万艘巨轮通过好望角。西欧进口石油的三分之二、战略原料的百分之七十、粮食的四分之一都要经好望角运输。

终于,来到了好望角,在我60多岁的时候。

千万不要以为好望角只是一块凸起的礁石,如今的好望角地区有7750公顷大,属于南非国家自然保护区。除了观光汽车外,其他任何汽车都不得入内。车辆沿着蜿蜒山路行进,周围和迪亚士当年所见似乎并无二致。四处仙人掌林立,灌木丛生。不知名的野花烂漫绽放,大狒狒背着小狒狒,一蹿一跳越过公路,把红屁股隐没在萋萋绿草中。据说,这里生存长着上千种植物和200多种动物,是羚羊、鹿、斑马、猫鼬、鸵鸟的乐园。

当地人告诉我们,这片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的陆地,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叫作“非洲之尖”。

非洲之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名气最大的要数好望角。风景最好、地势最高的是开普角,最靠南的是厄加勒斯角。

说起来,这个厄加勒斯角比好望角还要向南探出100多千米,纬度相差28分多。所以严格算下来,好望角是不能被称为非洲大陆“最南端”的。不过,在如此辽阔的大陆上,百十千米在地图上比一根头发丝宽不了多少。谁让好望角名气大呢,这个“最南”名头就让它占了吧。

先说说雄伟的开普角。

开普角是一座可眺望印度洋和大西洋千里海域的悬崖险峰,它并不算太高,只有200多米。不过由于是在零海拔的洋面上拔地而起,四周空旷,就显出凌空一霸、傲视天地的姿态。

山的最高处是全部用石块铺就的观海平台,用前面咱们说过的那位葡萄牙航海家的名字命名,叫迪亚士角。山顶的平台中央有一座白色的大灯塔。它的体积着实不小,比人们常常想象中的孤零零的小灯塔要魁伟得多。它可谓劳动模范,150多年以来,锲而不舍地在高山之巅指点两大洋的过往船只,被水手们尊称为“避开死神的灯塔”。

不过,由于大灯塔在山上的位置太高了,海上起大雾的时候,近海的船只反而看不到它的灯光。人们又在老灯塔前面的山腰间,海拔87米处修建了一座小灯塔。别看这座灯塔小,但灯光的穿透性非常强,据说要比大灯塔亮10倍,是全非洲海岸最明亮的灯塔。

灯塔前有一根里程柱,有许多指向不同方向的箭头。通常这种里程柱上的标牌,都是指往自己国家的城市。但这根里程柱比较胸怀世界,箭头指向全世界的各大重要城市。我有一点儿紧张地寻找中国的标志。虽说相信一定是有的,但看的时候还是有一种考生看榜的感觉。最上面的两个箭头中,有一个写着“BEIJING-12933KM”,也就是北京到这里的直线距离是12900多千米。纽约是12541千米、伦敦是9623千米、悉尼是11642千米……我有点儿意外,原以为同在南半球,悉尼应该不太远,不想沧海茫茫,着实不近。接着感叹此地离北京的距离真远,来一趟就相当于两万五千里长征了。

站在海岬之上,看底下的海浪卷起,像蓝色的头发怒发冲冠。居高临下,高度让浪花产生了一种飞翔般的不真实感。我乘坐过邮轮周游世界,看过很多海浪并遭遇飓风,按说对大风大浪已经见怪不怪了,但好望角的海浪依然以其不可一世的猖狂震撼了我。它们从大洋深处涌来,像是一条条手拉手的白色巨链,向海岸抽打过来。巨风在礁石上轻而易举地把海浪砸裂成无数银片,让它们如同锋利匕首般四处迸溅。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