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这个词的兴起,来自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那时被称为“布尔乔亚”,在中国人印象中,多指小资产阶级。一般来说包括商人和工场主,再加上律师、医生、工程师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士。他们通常身着整洁的衣服,精干称职,有安定的家庭环境,怀抱理想主义的希冀。独立自尊,爱慕体贴,受过良好的教育,讲求规则,敬业守时,为人一丝不苟,是中产阶级的特征。
中产阶级也是有缺点的,最大的缺陷是他们太重视完美。
这样看起来,我对刚才拜访的家庭和眼前的胡子大叔是否属于真正的中产阶级有几分狐疑。在中国,没有属于自己车辆的导游兼司机,算中产阶级吗?你在北京街头问任何一个出租车司机,他大概都不会承认自己跻身了中产阶级行列。中产阶级会大啖烤肉人均二斤以上吗?中产阶级会当场把客人送的礼物,翻过来掉过去地抖搂个不停吗?
匆匆一瞥,细节多少也能说明问题。我问胡子大叔,那么您认为在您周围,有多少人属于中产阶级呢?
胡子大叔一边灵活地打着方向盘,一边说,除了贫民窟的人,剩下的人都应该算是中产阶级。
看来,中产阶级的确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稀罕,是我太过吹毛求疵了。
也许因为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我们都是一边倒地以无产阶级为荣。人人都想持久地留在一穷二白的阵营中,哪怕已经有了资产也赖在这个圈子里不走,让人有足够的安全感。也许胡子大叔是对的,尽管他在打工,但他有房子,有固定的收入,过上了自己认为体面的生活,这就是中产阶级了。
我们不必虚伪地谦虚。现在,有房子的人不在少数,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在少数,有正规职业、有固定收入的人也不在少数……如果这几条你都已具备,那么,你就有可能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这不是危险和耻辱的事情,而应该像胡子大叔那样,引以为自豪。
只是就算我们在经济范畴上可以入围中产阶级,那中产阶级有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我们有多少人有意识地具备了呢?我们有多少人能身着整洁的衣服,精干称职,有安定的家庭环境,遵守公德,怀抱理想主义的希冀?有多少人能独立自尊,爱慕体贴,讲求规则,敬业守时,为人一丝不苟呢?
我很感谢胡子大叔的提醒和这户中产阶级的热情款待。也许,中国的稳定正需仰仗庞大而有尊严的中产阶级存在。想起老祖宗的教诲,《孟子·滕文公上》中孟子曰:“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有一定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据说,现阶段我国的中产阶级占了5%。中产阶级的要求是——资产1000万元以上,受过大专以上的教育。
我觉得受教育这一条比较容易达到,大学扩招,成人教育大普及,鱼目混珠的大有人在,别说大专,就是硕士博士也已是满地开花了。资产1000万这个标准呢,初看之下,有点儿高了。美国衡量中产阶级的标准是——年均收入在3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人就可入围。照这个尺度衡量,美国95%以上的人都属于中产阶级。于是美国有人觉得这个资产标准太稀松宽大了,就提高到人年均收入标准在4万美元至25万美元。高标准、严要求重新计算,也没刷下去太多人,美国中产阶级还是占到了总人口的80%。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是世界上头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咱们不具备可比性。那么,就看看同是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吧。据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说法,印度现有中产阶级约3亿人。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是印度中产阶级标准的制订和发布者,其规定的标准是:凡年均税后收入在3.375万卢比到15万卢比(约合700~3000美元)的人,可算是中产阶级。
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4000多元到2万元,这似乎也太宽泛了些。如果说印度都有3亿人算中产阶级,那么中国的中产阶级或许不会少于这个数目。
有数字说,新加坡300万人口中约90%属于中产阶级。连续坠毁飞机的马来西亚,依他们自己的估计,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60%。
闹了半天,中产阶级到底是什么标准,各国各有多少人入此阶级,在全球范围内是一笔糊涂账。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