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若在旷野中断水,遇到猴面包树就是遇到了救星,顷刻转危为安。抽出小刀在猴面包树的肚子上刺一个小洞,就有树汁泉水般涌出。干得冒火的旅人要做的唯一的事,就是畅饮甘泉,外带用尽可能多的容器把水带走储备起来。这么说吧,你在荒野有幸看到猴面包树,等同看到了餐厅加溪涧。
除了救急之外,猴面包树可以说全身都是宝。树叶可以当蔬菜,嫩的做汤,老一点儿的喂马。种子能炒着吃,果肉的钙含量是菠菜的一倍半,维生素C的含量是橙子的三倍。连树皮也不能糟蹋,它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搓绳子和充当乐器的弦。猴面包树还是世界上体格最粗壮的药材,果实、叶子、树皮……都可以入药,退烧抗疟疾都有效果。非洲当地常吃猴面包树果实的人几乎不得胃癌。科学家们很好奇,研究后发现,猴面包中有一种能抑制胃癌细胞形成和繁殖的物质。
猴面包树除了是猴子的点心之外,大象也把它当作美味佳肴。如果说猴子毕竟吃的还是果实,大象可不管不顾,有果时吃果,无果时枝叶和树干统统摄入。大象简直是猴面包树的天敌。
我见过大象在旷野掠食的狂野蛮力。它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什么力量都阻止不了它饕餮之兴致。粗大的脚掌无惧任何沙砾沟坎和污泥浊水,一门心思把看到的能吃的东西收入麾下,正确地说是收入象鼻之下。鼻子是它的筷子和勺子,是它的刀锋和叉刃,它的鼻子如铁扫帚般挥舞,所到之处能入口之物概莫能逃。它边摄食边咀嚼,还兼顾不停地便便。一大坨一大坨主要是植物纤维构成的象粪,如同一把把不规整的草绿色小伞,顺着大象的脚印扑通扑通落下,并无不良气味。大象噬伐之后,植被精简,天地为之敞亮。

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从非洲归来,送我一件纪念品。水晶球一样的物件中,隐藏着丝丝缕缕的浅绿色苔藓样物质。她让我猜这是什么东西,并说可以让我连猜三次。
如果什么人慷慨地允许你猜错多次,答案一定匪夷所思。
我苦笑道,我傻,估计五次也枉然。你干脆告诉我,彼此都方便。
朋友发了慈悲心,告诉我,这是大象的。
我嬉笑道,真够无聊的,粪便也拿来卖钱。
朋友说,这是提醒人们保护大象。
这次来非洲,在动物保护区内,随地大小便的大象,把㞎㞎抛撒得漫山遍野都是。我本想私藏起来一小块(我把人家送的那块大象㞎㞎又转送给了一位特别爱说“狗屎”的朋友。我说,你今后少说几句“狗屎”,作为替代,我送你一块真正的大象屎)。据说,大象㞎㞎是有魔力的。如果你把一块大象㞎㞎埋在你的花园里,第二年,你的花园就会变成一片森林。


后来想到自己并无花园,如果把大象㞎㞎勉强埋在花盆里,花盆里的花疯长起来,最后把楼板顶穿,岂不麻烦?再者良心发现——保护区内的一草一木都应保持原样,忍痛放弃了偷拿大象的坏心。
细细想起来,也怨不得大象是个吃货。它那庞大的身躯一天得需要多少卡路里!它又是个素食主义者,光靠植物支撑如此庞大的体能系统,若不拼命进食,哪里能成为草原霸主。
猴面包树由于浑身是宝,带来命途多舛。既被旅人当水壶,又被猴子当下午茶,还是大象的食堂,凶多吉少。好在凭借它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热带草原干旱恶劣的环境中,也混成了非洲植物界的老寿星。18世纪,法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阿当松在非洲见到一棵猴面包树,已经活了5500年。
土著对猴面包树的使用更是独出心裁。他们把树干中部掏空,搬进去居住,成为别致洞屋。更有人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发挥,把猴面包树的树干挖空,变成牲口圈、仓库、储水室等,开发出多种用途。
这还不算,人们对猴面包树的利用可谓挖空心思。在非洲塞内加尔的塞仑斯,猴面包树的空洞成了有身份的人的墓穴。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葬在猴面包树内,要有音乐家、魔术师等艺术界的身份,死后才能获此殊荣。英国旅行家就曾在一棵猴面包树的树洞里,看见搁着20多个人的尸体,这棵猴面包树可以成为一个剧院。
关于猴面包树的身世,当地有个传说。它原本出身高贵,种在天神的花园里。有一天不知为何惹恼了天神,天神一生气,便把一棵猴面包树连根拔起,随手丢出天堂门外。猴面包树头朝下不断坠落,砸到地上也没来得及转过身。倒栽葱之后,头朝下变成了树根,树根变成了树冠,猴面包树顽强地活了下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