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三万里(87)

2025-10-10 评论

这个鸟巢挂得有点儿高,看得不是太清楚。带着满腹疑问,我向更远处寻觅。那边有个低一些的鸟巢,我决定一探究竟。

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荒草中跋涉,突然,我被一只强有力的手臂钳住了——是女巡守员长满金色汗毛的胳膊。

她严厉地质问,你要到哪里去?

我说,我要看看那边的鸟巢。

她在照料大家下午茶的当口儿,一眼瞥见我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三脚两步赶过来。她长叹了一口气,说,那不是鸟巢,是鸟的坟墓。

我说,是谁在树枝上搭建了这么多鸟的坟墓?

女杀手说,我们现在看不到它。它只在夜间出没。

我觉得脊背发凉,追问,它是谁?

女杀手说,它是一种大型蜘蛛。你看,到处都是它们布下的天罗地网。

果然,四处的枝杈上都有若隐若现的蛛丝浮动,但它们柔若无骨。飞翔的小鸟自由活泼,冲劲很猛,蜘蛛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网住它们?

女杀手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这种食鸟蛛的个头很大,有六只眼睛、八对腿。它会喷网,喷出的蛛丝蛋白质含量很高,非常强韧,能承受4000倍于蜘蛛体重的重量。它布好了网,就躲起来。如果是小昆虫入到网内,食鸟蛛并不吃它们,留着它们挣扎来做诱饵。鸟看到小虫,就会飞过来,这下就误入了食鸟蛛的网。它的网很粘,鸟就飞不动了。鸟也会狠命扑腾,食鸟蛛的耐性很好,在鸟儿耗尽气力之前,它不会发动进攻。等到鸟儿筋疲力尽了,食鸟蛛就爬过来,分泌毒液将猎物麻醉。然后食鸟蛛就不断吐丝,直到把鸟死死地捆住,包裹得紧紧的,好像一个圣诞节的礼物。

我惊叫起来,当这个类似鸟巢的东西编结起来的时候,小鸟还活着?

女杀手说,是的,那时鸟儿还活着,它能看到天空,却再不能在天空飞翔。它的血肉很快会被蜘蛛毒液溶解,这时食鸟蛛就会像小孩子吸酸奶一样,安然地慢慢享用小鸟。

我下意识地四处巡睃,寻找这血腥凶手,回答我的是呜咽的罡风。看得见的杀戮和看不见的阴谋就潜伏在我们身边,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女杀手说,你不必伤感,大自然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比如这些树,是大象的餐桌。

我问,这是什么树?大象非常爱吃这种树,连树皮带树杈,连这树枝上尖锐的钉子也一道卷进肚子。我常常想,大象的胃黏膜一定像铁砂纸。

女杀手开心地笑起来,大象的唾液很黏稠,能包裹住尖锐的刺槐,让自己不受伤害。

我惊叫起来,说,您是说,这种长满了钉子的树叫槐树?

对啊。刺槐原本就发源于非洲。女杀手奇怪我的惊奇。

由于京剧《玉堂春》的广泛流布,洪洞广为人知。洪洞有棵老槐树,我们似乎觉得老槐树是中国特产。元末兵荒马乱,因天灾兵祸,大量人口死亡,黄河下游赤地千里,渺无人烟。而山西境内风调雨顺,人丁旺盛,于是搞了个移民输出。每次迁移都以洪洞县为集散处,在广济寺旁设专门机构,发放迁移资费。这棵大槐树,是国槐。

在非洲土地上生长的是刺槐,在中国被称为洋槐。它的花期比国槐早,每年四五月份就开花了。而国槐要等到七八月。国槐的叶子前端是个急尖,洋槐的叶子是椭圆形的。果实也有分别,国槐是念珠状荚果,洋槐是扁平荚果。

有的资料上说,刺槐是可高达25米的乔木,但我在非洲所见的刺槐都是几米高的灌木。是不是因为大象、长颈鹿、斑马等动物的啃食,让洋槐再也长不高了呢?

原来洋槐是看人下菜碟呢!

如果年降水量为200~700毫米,刺槐就茁壮成长,变身大型乔木。

如果年降水量低于200毫米,它就摇身一变成了灌木丛状态。不过别看它变矮小了,却长得飞快且树冠浓密,甚至可以超过以速生闻名的杨树。

刺槐生性朴实、任劳任怨,可以在干旱贫瘠的石砾、矿渣上生长,可以忍耐3‰的土壤含盐量。它自身具有根瘤菌,可以固氮,自我造肥,自我营养。

洋槐于是成了稀树草原上动物们的大恩人,丛林区提供了生物的栖息地,提供食物,成了旅馆兼饭桌。

朝气蓬勃的女杀手笑着说,根据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结果,如果没有一些动物来啃叶子,刺槐反倒会遭到伤害。

我大不解,怎么会这样?刺槐有自虐倾向吗?动物不来啃食,它反倒不自在了?

女杀手说,动物学家们从1995年开始,把六棵刺槐用带电铁丝网围住了。这样就没有任何动物能够啃食刺槐的叶子。他们又找了六棵刺槐树作为对比,让它们暴露在野外,供长颈鹿、大象和其他食草动物尽情食用。多年过去了,结果发现,在铁丝网保护下的六棵刺槐树不仅没有长得更高,反倒比没有围住的刺槐树的死亡率高一倍。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