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瓢纽约(17)

2025-10-10 评论

  然而——我也知道这个“然而”会引起无限麻烦和咒骂——但是,然而,这朵罪恶之花仍具有她那千娇百媚、妖艳丽娆。否则,你如何解释在她最不名誉的时刻,仍吸引着每年千万游客?而这千万游客又何尝不知道,在那万紫千红的耀眼灯光的背后,充满了血泪和死魂灵?

  “帝国戏院”的搬迁,差不多是“时报广场”改头换面的最后一两着棋。很好,六十年一甲子,物换星移。那经过如此长久的努力而终于重新诞生的“时报广场”又是一个什么模样?

  我不想吊你们的胃口。总之,从它新建和待建的大楼和企业总部来判断的话,新的“时报广场”将成为世界一大媒体中心,而名副其实地变成一个“世界交叉口”。

  然而——我也知道这个“然而”会引起无限麻烦和咒骂——但是,然而,我仍感到几丝几缕的惆怅,那种眼见一个罪恶的“巴比伦”脱胎换骨,而变成又一个极干净无比的“迪士尼乐园”的那种惆怅。

  1998

人孔,纽约基础设施地下世界万千洞口之一二

  人生舞台?舞台人生?哈!

  让我们暂时跳过这个笼统的哲理,回到现实,而且具体地回到纽约的日常生活。

  如果你觉得纽约是一个舞台,一个任何人都可以上去扮演任何角色的人生大舞台,那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就是,这个大舞台的幕后运作,非但日以继夜出奇地良好,而且就像你去百老汇看戏一样,你绝对看不见后台那些本来就不应该给人看见的万千个机关,更看不见使其运作完满的万千个无名英雄。

  只有当这个大舞台在演出过程中出现了差错,习惯了纽约方便舒适生活的居民,才会感受到大舞台生命机器的存在。

  只不过今年初,曼哈顿五号大道和19街一带,整条马路因为地下水管爆破而下陷,迫使附近好几个街段封闭至少数周上月。

  纽约市地面之上可以看得见的物质容貌,只是整个大舞台的冰山一角。不错,此一角很大,而且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在其背后,如果没有一个看不见的地下世界的运作和服务,那这个地上世界绝不可能成为全球一大都会。

  也就是说,舞台再好,戏可别想唱了。

  这里所谓的地下世界,指的当然是那些加起来总有上百万英里的纽约血液神经系统,即早已埋藏在地下的淡水、蒸气、煤气、排污管道、电力电话电报电视缆线、火车地铁隧道……其中任何一个单独系统,都可以排在世界第一、第二。

  就以一个次要的能源系统为例,如你家使用煤气,那我可以告诉你,这些天然气是从几乎两千英里以外的德州,通过直径三英尺半的地下管道,花上五天时间,才输送到你家的。

  可以这么说,没有后台这些基本设施,不可能有今天的舞台纽约。

  我们一般居民多半只是在搭乘地铁时,才有机会进入这个地下世界。要不然,我们最多也是在大街上穿过绕过地下冒上来的团团蒸气(不是因为管道破裂,而是在放气漏气),才觉察出纽约地下还有另一个世界。最极端的是因为地下世界某地某处发生断裂、爆炸、下陷,而影响到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才切身感受到它的存在。

  我有的时候觉得,像最近五号大道19街的地陷,几乎是一种暗示,警告我们不要以为纽约的方便舒适,是理所当然。

  不错,舞台纽约并不是最新的(其某些输水管道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它至少具备了所应该具备的,而且多半要比其他国际都市更齐全。

  当然,最佳舞台并不保证任何演员都能发挥最佳演技,可是它绝对提供了一个最佳演出场地,无须任何演员去额外担心舞台幕后的操作有误。就算偶尔地陷一两次,那也只能认了,这就是人生舞台。

  这或许是为什么舞台纽约一直吸引着全美、全球的主角、配角、替角、龙套或任何有梦想的人。也或许是为什么这些明日之星,都希望能有机会在这个纽约大舞台上亮相演出。

  1998

表演者,曼哈顿“南摆渡”大厅

  家住在纽约,就跟住在任何大都市一样,有好有坏。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张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