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瓢纽约(28)

2025-10-10 评论

  这种控制尚不限于园内的打工仔,也不限于园内的空间、行动、气氛和生态环境。它还要保护这个乌托邦不受外界的干扰。这就难怪,上世纪60年代全美都在抗议动乱的时刻,一对年轻男女嬉皮——男的长发牛仔裤,女的无奶罩T恤迷你裙——就被请出了伊甸乐园。

  异议分子?请你出国异议。难怪多年来的一句玩笑话是:“迪士尼是没有死刑的新加坡。”

  但魔幻归魔幻,可是在创造这个魔幻之前,却需要理智、胆识和无比的信心。迪士尼请了史丹福研究学院,根据他的构想,来为他做初步调查研究。然后他招兵买马,雇用了一批年轻杰出的“幻想工程师”,再根据他的构想,才创造出1955年问世的洛杉矶迪士尼乐园。

  媒体问他为什么在好莱坞建立了卡通电影王国之后,去做如此庞大的投资来冒这个风险。他简单地回答说,电影或一部片子拍完了就完了,而乐园永不完成,永远可以根据新的现实去增减改进。

  一点不错,迪士尼乐园非但永不完成,而且一个接着一个繁殖下去。佛州两座,东京巴黎各一,和今天的香港(及明天的上海?)。

  迪士尼1966年去世,才六十五岁。除了洛杉矶迪士尼乐园是他亲自创造的之外,其他全是继承者按照他那套娱乐哲学建设的。你可以说他是一位概念性天才,而且一向如此。米老鼠、唐老鸭等等等,都是在他创意之下别人的手笔,连“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那全球皆知的商标签名,也是别人代笔。

  这都没有关系,他是概念艺术家,不必亲自动手。

  只不过偶尔还是会出现一个小小的反讽。他本人签字的支票有一次被退回,原因是对方认为此一签名肯定是拙劣的仿冒。

  这就是魔幻,假作真时真亦假。魔幻国王肯定欣赏才子雪芹这句名言。

  2005

  这里说的60年代不是指干净利落的日历上标示的年代,不是指1960年1月1日到1969年12月31日这十年。这里说的60年代是一个代号,象征着不是太久以前有的那么一段时间,美国社会上一贯相当沉默的种种集团和力量,先后公开而又公然地对既成体制和秩序的挑战。

  我们很难确定这里说的60年代是什么时候、什么事件开始的。是1961年北部和西部黑人白人Freedom Riders乘巴士南下支持南部黑人的民权运动?还是1962年在密歇根大学召开影响了整个60年代学生运动、反战运动、政治运动的SDS(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第一届全国大会?是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数十万黑人示威游行结束时“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还是同一年代表自由主义、理想主义的肯尼迪总统被暗杀?是1964年“披头士”征服了美国和摇滚,使这种反叛音乐成为60年代唯一最主要的艺术形式?还是同一年国会有关越战的东京湾决议?还是同一年在洛杉矶出现了60年代反主流文化喉舌的第一个地下刊物L.A.Free Press?还是同一年柏克莱加大的自由言论运动?

  我们也同样难说60年代是哪一年、哪一事件结束的。1969年8月固然出乎所有人(成年人)意料,在纽约州一个田园,成功地举办了三天三夜、听摇滚、抽大麻、做爱不作战、被公认为60年代反主流文化象征、有三十多万年轻人参加的Woodstock Festival。但只不过才三个多月之后,同年12月,在旧金山附近Altamont,也出现了无数人受伤、数人身亡、将摇滚梦想变成梦魇、被称为“摇滚文化之死”、“反主流文化之死”的“滚石”合唱团的演出。摇滚世代也许喜欢以这一年作为他们的“60年代”的结束,但反战分子、学生运动却不得不接受1973年的巴黎(越战)和平协议作为他们60年代的终结。

  不管怎么样,当第一批于1964年满了十八岁的战后婴儿暴增的一代,无论以个人或政治或任何其他理由投入了60年代的大运动之后,从其中有人开始剪头发、开始在他们所反抗的社会上找工作的某年某月某日起,对这些人来说,60年代从此成为过去,成为一个代号。

  在这个60年代,涉及几乎所有人的因素和力量,无论是战争、阶级、种族主义、妇女解放、生活方式、反文化、次文化……都走上了街头,迫使所有人,哪怕是旁观者,也要面对这些问题。起带头作用的,而且也是整个运动的骨干,正是年轻人。是战后第一代青年,在他们最富有理想和感情的年龄,提出了他们对社会、对文化、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这个看法是什么?照运动发展到最高潮的60年代下半期,一位以“黑豹党”为蓝图、组织“白豹党”来设法将摇滚与革命相结合的激进分子John Sinclair的说法,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张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