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瓢纽约(84)

2025-10-10 评论

  回到特怀曼家的时候,他正在烧一壶桃乐赛昨天才烤好磨好的咖啡。我现在喝咖啡的习惯是加糖加奶,但这次(我敢不听吗?)遵照他的建议,先试了一小杯黑咖啡,又试了加半匙蜂蜜的一小杯。咖啡看起来并不很浓,完全不像我在台北喝的,但是的确很香很醇,也很温和,像蓝山的轻风那样温和。在我们吃他夫人现烤好的水果蛋糕的时候,特怀曼说他去再冲一壶他称之为“陈豆”(aged beans)的咖啡。

  称特怀曼为特立独行算是比较礼貌的形容了。不少人认为他是牙买加咖啡界的“叛徒”。这不难了解,因为他是想要打破蓝山咖啡企业的垄断。

  自从18世纪初咖啡传到蓝山之后,它的生产和销售虽然竞争不过平原上的甘蔗,但也相当成功地兴旺了两百多年。不错,因奴隶制的废除,大农庄解体,咖啡生产改为小农耕作,因而曾经一度,山中曾有七百多个咖啡园。但1951年的一次大飓风,几乎扫平了蓝山的咖啡树和厂房。当时只剩下几家庄园在做垂死挣扎。直到这个时候,“蓝山咖啡”虽然早已受到行家的赏识——例如,常居并常以牙买加为背景的“007”创作者弗莱明(Ian Fleming),即称“蓝山咖啡”是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但是还没有成为专有名词。蓝山生产的咖啡不过是牙买加种种外销农产之一而已。

  直到1973年,牙买加独立十一年,政府才下令规定,只有在蓝山山脉之中被确认的特定区域之中生长,而且由当地四家庄园加工厂生产的咖啡,才有资格正式称为“百分百蓝山咖啡”。任何其他牙买加咖啡,例如生长在蓝山法定高度以下,或山下平原上成长的咖啡,如名称之中带有“蓝山”,则必须含有20%的真正蓝山咖啡,但仍只能称为“混合蓝山咖啡”(Blended Blue Mountain Coffee);否则只能称为“高山混合”(High Mountain Blend),或“低地咖啡”(Low Land Coffee)。今天,真正纯蓝山咖啡,只占全牙买加总咖啡生产的20%到25%。

  不错,到了70年代,蓝山咖啡已在世界各地讲究咖啡的圈子里占了一席之地,但不幸的是,1989年那个每小时150英里的“吉尔伯特飓风”,又摧毁了将近70%的咖啡作物,而且将蓝山咖啡生产工业几乎关闭了两年,直到最近才慢慢恢复到当年的面貌。

  难怪我在牙买加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各旅店餐厅之中,几乎没有一家在用餐之后端给你的是真正蓝山咖啡。这不仅是真正蓝山咖啡产量少的问题,或因量少而贵的问题。尽管即使在当地买一磅蓝山咖啡豆,也要三四十美金,也是够惊人的了。这当中还涉及人为因素,而所谓之人为因素之人,指的是日本人。

  特怀曼说法律规定他必须将“老酒店庄园”种植的所有蓝山咖啡果,全部卖给政府的“牙买加咖啡工业理事会”(Jamaican Coffee Industry Board),而且只按理事会所付的价格出售,无论蓝山咖啡在世界市场中的行价为何。好,理事会以每磅3美元多一点的官价收购全部牙买加咖啡。而日本则以每磅7.5美金的价格收购全部牙买加咖啡的80%以上,再将咖啡果运回东京烘烤加工,再转卖到世界各地(包括台湾?)。只不过这个时候,经日本处理过的蓝山咖啡,变成了每磅60美元。

  难怪台北一杯蓝山要美金8块!

  我上山之前曾在金斯敦一家土产外销店和老板谈起日本买卖牙买加咖啡的情况。据他说,日本一家UCC咖啡公司(其中的U指的是Ueshima,但不知日文为何。CC想来是Coffee Company),早在1981年即打进牙买加咖啡企业,并在蓝山的“爱尔兰城”附近买下一座老庄园作为公司总部。因为1989年的那次飓风几乎使蓝山和其他地区的咖啡庄园破产,于是日本方面,也许是UCC,也许是其他财团,以近千万美元的低息贷款,来帮助牙买加,而尤其蓝山的各个大小咖啡庄园。条件在当时看起来可能合情合理,即以咖啡还债。

  这位老板和特怀曼都没有提及为什么理事会以这个价格卖给日本,或日本如何以这个价格包收80%以上的牙买加咖啡。他们二人似乎也搞不清楚,或不愿细谈,日本究竟如何绕过牙买加政府的规定,就是,只有蓝山生长、蓝山加工的咖啡,才能算是蓝山咖啡。

  特怀曼倒是提起了他与理事会的长年斗争。他因为不情愿他的真正蓝山咖啡豆被混入其他较差的咖啡豆之中,来冒充全是真正蓝山咖啡,所以他十多年来,一直在向理事会申请,允许他将自己庄园上成长的咖啡果,自己烘烤,自己加工,并以自己的“老酒店蓝山咖啡庄园”的品牌,自己对内对外销售。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张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