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文集(30)

2025-10-10 评论

的,如周南《樛木》三章,仅有首章之累绥、次章之荒将、三章之萦成换字换韵,其余
字句皆同,皆应成韵。余藏丁以此著《毛诗正韵》,照此求韵,所得较前人大为增多。
见亟索现,旋为余言丁书甚精辟,大堪参究,尤嘉其遇不得解处能虚怀阙疑,惟不知采
用阴阳声对转之说,致所收成韵之字仍多遗漏。后为余言《诗经音韵》已注就,并草成
几例,又以屈子《离骚》音调差堪比美,亦为加注如前,盖历久而两书始成,合名之日
《诗骚声势》,①……据称系用铅笔缮写,仍时加校正……此书稿本似应在苏寓……望
善为保存,将来设法刊行,以传绝学……又余曾见兄署名“老圃”在《新闻报》登载
《释面》、《释笑》、《自称》三篇,文字证引既博,树义亦精,不知关于此类著述以
及其它,府上存否稿本……如能搜集,亦希保存,俟他日刊印论丛等书,以广其传,实
为余区鼬所深望也。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八月十二日侯皋生附识。

  ①我父亲后来改为《诗骚体韵》。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给我的信里说:“令姑母荫榆先生也是人们熟知的人物,

我们也想了解她的生平。荫榆先生在日寇陷苏州时骂敌遇害,但许多研究者只知道她在

女师大事件中的作为,而不了解她晚节彪炳,这点是需要纠正的。如果您有意写补塘先

生的传记,可一并写入其中。”

杨荫榆是我的三姑母,我称“三伯伯”。我不大愿意回忆她,因为她很不喜欢我,

我也很不喜欢她。她在女师大的作为以及骂敌遇害的事,我都不大知道。可是我听说某

一部电影里有个杨荫榆,穿着高跟鞋,戴一副长耳环。这使我个禁哑然失笑,很想看看

电影里这位姑母是何模样。认识她的人愈来愈少了。也许正因为我和她感情冷漠,我对

她的了解倒比较客观。我且尽力追忆,试图为她留下一点比较真实的形象。

我父亲兄弟姊妹共六人。大姑母最大,出嫁不久因肺疾去世。大伯父在武备学校因

试炮失事去世。最小的三叔叔留美回国后肺疾去世,二姑母(荫枌)和三姑母都比我父

亲小,出嫁后都和夫家断绝了关系,长年住在我家。

听说我的大姑母很美,祖父母十分疼爱。他们认为二姑母三姑母都丑。两个姑母显

然从小没人疼爱,也没人理会;姊妹俩也不要好。

我的二姑夫名裘剑岑,是无锡小有名气的“才子”,翻译过麦考莱(T.B.Macaulay)

的《约翰生传》(LifeofJoh on)①这个译本钟书曾读过,说文笔很好。据我父亲讲,

二姑母无声无息地和丈夫分离了,错在二姑母。我听姐姐说,二姑母嫌丈夫肺病,夫妇

不和。反正二姑母对丈夫毫无感情,也没有孩子,分离后也从无烦恼。她的相貌确也不

美。三姑母相貌和二姑母完全不像。我堂姐杨保康曾和三姑母同在美国留学,合照过许

多相片,我大姐也曾有几张三姑母的小照,可惜这些照片现在一张都没有了。三姑母皮

肤黑黝黝的,双眼皮,眼睛炯炯有神,笑时两嘴角各有个细酒涡,牙也整齐。她脸型不

错,比中等身材略高些,虽然不是天足,穿上合适的鞋,也不像小脚娘。我曾注意到她

是穿过耳朵的,不过耳垂上的针眼早已结死,我从未见她戴过耳环。她不令人感到美,

可是也不能算丑。我听父母闲话中讲起,祖母一次当着三姑母的面,拿着她的一张照片

说:“瞧她,鼻子向着天。”(她鼻子有上仰的倾向,却不是“鼻子向天”。)三姑母

气呼呼地说:“就是你生出来的!就是你生出来的!!就是你生出来的!!!”当时家

里人传为笑谈。我觉得三姑母实在有理由和祖母生气。即使她是个丑女儿,也不该把她

嫁给一个低能的“大少爷”。当然,定亲的时候只求门当户对,并不知对方的底细。据

我父亲的形容,那位少爷老嘻着嘴,露出一颗颗紫红的牙肉,嘴角流着哈拉子。三姑母

比我父亲小六岁,甲申(一八八四)年生,小名申官。她是我父亲留学日本的时期由祖

母之命定亲结婚的。我母亲在娘家听说过那位蒋家的少爷,曾向我祖母反对这门亲事,

可是白挨了几句训斥,祖母看重蒋家的门户相当。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