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阿根廷作家门诺威奥·普威格(ManuelPuig)曾在他的长篇小说《蜘蛛女之吻》(KissoftheSpiderWoman)中,借助他的人物的嘴说:“别一口一个女人,女人怎么了?要是这世界上多些女人,该会少许多战争、暴力、残忍!”
而我满眼都是飞快翻动的红嘴唇,告诉我“非赢不可”!在工作中,在家庭里,在离婚法庭上,大方和厚颜是一回事。厚颜也和“坚韧不拨”、“百折不挠”等,与我从小学会的,与英雄气概有关的褒义词同义。绝不吃亏、绝不让步、绝不牺牲自己,据说是强者的要素。她们也会交往一类人,因为发现这一类人有善良这毛病,她们可以把吃不下的亏省给她吃。看着她吃亏,她们是满心嫌恶和鄙视。
善良真的就成了毛病,非给改掉不可。好莱坞不顾践踏文学遗产之嫌,把好好一个小人鱼改成了又打又闹的女战士(他们一定是宠爱小人鱼的,不希望她有善良这毛病)。我害怕如今越来越不爱读书的孩子们从此无法知道安徒生笔下那个善良化身的小人鱼的原本面目了。那是个救了王子,却无法开口陈述自己功绩的小人鱼,她接受了王子的背叛(虽不是有心背叛),要么她杀死王子和新娘而保全自己的生命,要么她在王子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溶化成海里的泡沫。小人鱼选择了后者,安徒生让小人鱼以她的善良获得了永生。
但凡了解点滴安徒生生平的人,都能想象这位善良、温和、不幸的童话作家对好莱坞的篡改会悲哀成什么样。小人鱼的善良和自我牺牲是小人鱼的本质,是作者的创作核心,是使小人鱼之所以美丽动人的根本。没有这个根本,小人鱼就不再是小人鱼了,难道好莱坞的大师们连这点都意识不到?在这些大师眼里,小人鱼绝不能吃那么大的哑巴亏,怎么能这样便宜了王子身边那个不相干的女人?然后他们把当今社会中女人的心理——绝不做输者——填进了小人鱼的内心,粗暴地更换下安徒生寄托在小人鱼身上最后的理想和希望。记得故事结尾,安徒生写道(大意):“小人鱼化成了海里的泡沫……当太阳每天升起,那成千上万浮在浪头上的泡沫,在阳光里变得五彩缤纷……”作者暗示着一种永生,一种不灭的精神与灵魂。与此相比,小人鱼肉体的存与殁是不重要的。然而好莱坞中止了这个永生的小人鱼。
这就很明显地看出,什么样的人品是被我们今天的社会推崇的,而什么样的人品正遭淘汰。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有着很大的市场,尤其适合本质上就十分实际的中国人。中国人的务实精神使物质建设进步极快,无论是台湾、大陆、香港,还是新加坡,包括海外的中国社区。也恰是这个务实精神,使中国人缺乏理想,缺乏情调,缺乏创造性。按此逻辑,这些缺乏造成一种局面,大凡被推崇的东西,从一种名牌皮包,到一种行为作风,都会在中国人的社会里看见最强烈的响应。女人也是如此,她们身上显露着这个社会所推崇的气质,就是好莱坞那个变了色的,被偷换了根本的小人鱼的气质。善良被淘汰得十分干净,她们的确在赢,绝不便宜这个世界,尽管她们有时也会柔情似水,但这柔情也是她们去赢的一个手段。她们或许流泪,告诉你如何伤痛,那恰恰是在赢的过程中。总之,她们是赢者。
小人鱼式的善良的确不存在了,输者才具备那样的善良。而谁愿做输者?
这又让我想起门诺威奥来了。他在自己的自传式回忆录里写进:“我从小就对那些律师、银行家、医生感到陌生,他们是社会中的成功者,是赢者。我感到和他们我永远也不可能接近,毫无共同之处,而对于一些不十分得意的人,一些输者和弱者,我感到亲近,感到我属于他们。”他的《蜘蛛女之吻》中的男主角莫利那是他寄托这种信念和感情的形象,正像小人鱼是安徒生的信念的寄托物。他们把善良作为莫利那和小人鱼的人物轴心,牵动他们一切行为。善良使他们易受伤害,使他们把伤害掩藏起来,去成全他们所爱的人。他们最终输掉了自己的生命,悄悄地退下了竞争的舞台。作者们那绝不强加于人的人道意识,那对人道的微弱持久的呼唤,使我一次又一次流泪。在这样的时候,我对自己说:让赢者踢开我,从我身边呼啸而过,去推动世界吧!
当然,这不过是一个闪念,我并非总甘愿抱着一份善良的空想而过于落伍。我并不一定要时时去赢,但我想争取不事事输。输,会使我心境凄凉。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严歌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