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帮助(78)

2025-10-10 评论

    战马嘶鸣,追风逐电,战场厮杀,英勇顽强,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其代价有时是百姓的活不下去,其收获也可能是巨大的功业。马放南山,铸剑为犁,英雄们变成了平民,将军们也过起了平常人的日子。失去了不少浪漫与豪情,增加了老百姓的休养生息即喘息的可能。老子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悖论。
    你希望却走马以粪,还是戎马生于郊呢?
    那就得常足于知足了。人们什么时候能够做得到呢?王小波生前写过一些文字,他倾向于批评一些人的“瞎浪漫”。如果不瞎浪漫了,是不是能够减祸少咎、少一点纷争呢?
    事情当然没有这样简单,有时候你觉得吉凶生死和战取决于一念之差。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念之差;对于一邦一国,对于天下来说,这么多一念之差,就需要从更纵深的思路上去研究原因了。你知足了你不去侵略了,你被侵略了怎么办?你知足了,内外都想停战修好了,对方刚好打出兴头来了,叫做“树欲静而风不止”怎么办?
    还是马克思讲得更有道理,人怎么样生活便怎样思想。表面上看念头呀知足不知足呀决定一切,实际上是阶级的归属、集团的利益、经济的基础、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民族地域文化的传统决定着一个人与一切人的念头与是否知足。
    几千年来,国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念头上下工夫,越下,念头越复杂混乱,污漆墨黑了,吁戏!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学习讲的是增益,是用加法积累知识。而学习掌握与身体力行大道,则是要用减法,减了再减,更减,一直减到并能以做到无为的程度。
    无为的结果是无不为,无为的结果是一切自然运作成长成熟成功。夺取与治理天下,靠的是不生事,不多事,不没事找事。及至事务事宜事端到堆得化不开的程度了,你也就治不好天下乃至得不到天下了。
    对于我来说,这一章的精华是讲这个减法。人生常常喜欢加法,追求加法,然而,有些时候减法比加法更加英明更加智慧,更加必要,更加有益。理想却更难做到。人的一生,是创造和获取、累积和发展知识、能力、经验、财富、地位、成绩、事功、威信和影响的过程,是做加法的过程,但也同样是做减法的过程:减少幼稚,减少贪欲,减少妄想,减少斤斤计较,减少不切实际,减少吹牛冒泡,减少大话弥天。
    人随着自己的成熟与长进,需要做减法的越来越多:要减少偏见,减少思维定式,减少夜郎自大,减少自我中心,减少吹吹拍拍的朋友,减少山头宗派意识,减少好勇斗狠,减少显摆风头,减少跑关系走后门,减少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减少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减少一切浮华、虚夸、浮躁、盛气凌人、哗众取宠、夸夸其谈、低级趣味??
    该减少的东西还多着呢。减少意气用事,减少咋咋呼呼,减少玩物丧志,减少好高骛远,减少嘀嘀咕咕,减少牢骚焦虑,减少不必要的斗心眼、耍计谋。总之是戒贪、戒气、戒一切不良的低下的思虑。
    想想人要做这么多减法,你不能不叹息人性的险恶。想想你减掉了许多歪门邪道愚蠢蛮横自讨苦吃以后,一个简简单单的你反而更接近大道,你又不得不赞美人性的本初。
    没有减法就没有大道。做人、做事、做文、施政,都要减了又减:小政府大社会,以一当十,市场配置要素,求真务实,不说空话,言简意赅,少说多干。减成无为了,再也不做任何无聊的、不智的、不良的、不好看的与无效的事情了,你当然高于一般人一大截子。你至少会高雅一些、从容一些、沉稳一些,于是,各种有意义的事情、合乎大道的事情也就做好了。这是何等理想的境界啊。
    而那种整天无事生非的人呢?整天告急的人呢?整天搜集别人骂了自己什么的人呢?整天要求别人承认自己正确的人呢?他的是非事务事端已经浓得化不开了,已经结了石了,已经堵死一切通道了,他还能取天下?一个弼马温或避(辟)马瘟已经把他搅昏了头,休矣,及其有事,不足以取任何了,他只能一事无成,一无可取。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