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帮助(85)

2025-10-10 评论

    所以从古到今,都有原×旨主义与修正主义与革新派别或庸俗化派别的斗争,有所谓保持理念的纯洁性、保持精神的清洁性或要求变革与创新的斗争。例如《老子》一书就因读者的不同,而时时会被作出不同的解释:可以解释为大道,也可以解释为阴柔的智谋;兵法、阴险可怖的歪门邪道至少是小道,或者变为炼丹作法的民间宗教。
    当然,还有另一种更要命的可能:一种理念的提出,生非其时,它立刻受到批评嘲笑反对,它被歪曲、被曲解、被妖魔化或丑化。一时间,抨击这种理念的潮流成了事,一犬吠影,十犬吠声,此理念再无还手之力,就这样被消灭了。或者,一种理念红里透紫了一个时期,阴差阳错,突然走上了“背”字儿,变成了嘲笑与辱骂的对象。
    前面的几种情况都不利于你去了解掌握原道旨;前面几种情况也都策动你搞原道旨主义。
    原道旨就是原母体、原本初。所以老子主张“既知其子,复守其母”,从当下的派生出来的万物万象——子出发,回到原生的母那里去。
    老子他并没有提出什么惊世骇俗的独特理念,他的原道旨并不惊人。他的原道旨似乎其貌不扬。他的理念就是让人回到婴儿状态,回到人的、生命的原生状态,认为那个状态就最好、最合乎大道。原道旨主义就是原婴儿主义、原生命主义、原自然主义。掌握大道的关键在于懂得万物之母,母就是大道,就是婴儿,就是自然,就是一,就是泰一、太一。母是本质,母是一切德性一切智慧的总概括,有了这个母就有了一切,千万不要在追求“子”当中迷失了方向。所以老子让人守住母,而不必为了万象万物这些个“子”、这些个派生物、这些个假象而伤脑筋赶潮流追时髦不已。
    其实基督教也有特定的婴儿崇拜,婴儿即刚刚诞生的耶稣——圣子,圣母玛丽亚与圣子纯洁光辉的形象经常会出现在教堂的油画与雕塑里。
    佛教也常讲到释迦牟尼出生时的异兆吉兆。
    他们崇拜的是特定的婴儿人格——神格,而老子提倡的是回到一般的本质的婴儿状态。
    回到最初,回到起点,回到本源,这不失为认识真理的途径之一。确实,许多事情是在庸人自扰,在无事生非,在自己绕糊涂自己。
    西方文化包括他们的科学主义也并不轻视对于本初状态的研究,如生物学之于细胞、生理学之于胚胎、经济学之于商品与货币、人类学之于原始公社、绘画艺术之于素描、几何学之于诸如两点间以直线为最短的公理。
    西方科学文化承认这样的追索的必不可少,同时他们一般并不把这些研究加上信仰主义的色彩,他们认为这样的最初、本原并不就是事物的全部,更不是认识论的全部。
    怎么样才能做到原道旨主义,回到最初、回到起点、回到本源上去呢?老子提出的办法是闭目塞聪,杜绝有害信息,近于实行软性的(不像佛教那样严格的)闭关修炼。这也很有趣。在中国,这样的修道方法可不仅是道家。各种教派都有这种面壁而坐、闭关苦修的大同小异的方法,叫做心斋,要让心灵与感官斋戒;叫做闭门思过;叫做打坐或者气功;叫做一心修炼,乃至灵魂出窍。这是一种相当惊人的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方式。当然,对于老子来说,认识自身所具有的道性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周恩来的诗中有“面壁十年图破壁”句。面壁十年,是修炼的功夫,代表的是精心钻研、苦心孤诣、寻求真理而且达到了极致。
    弘一法师(李叔同)也修炼过十分辛苦的“塞其兑,闭其门”的苦功。
    释迦牟尼练习过面壁,似乎收效不大,但达摩的面壁就十分脍炙人口。达摩老祖的说法是“外止诸缘,内心无端,心如墙壁,可以入道”。相传他曾面壁十年,鸟儿甚至在他的肩上筑了巢,他对面的石壁上印上了他的形象,栩栩如生,连衣褶都看得出来。至今全国有不止一处佛教寺庙区域,有达摩面壁的洞穴供信众参观。
    中国有苦练内功的传统。中国式的以人为本,有时达到了将世界视为次要视为从属的地步,以为只要自己的心性、良知、良能、呼吸、导引、“一口气”(俗谚: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修炼好了,世界上什么难题都不在话下。如果练的是武功,做到了塞兑闭门的功夫,定能无敌于天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王蒙